[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模块化雨水收集管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63656.2 | 申请日: | 2016-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89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古励;石敬华;唐立展;任杨;薛蕊;何强;李果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E03F5/10 | 分类号: | E03F5/10;E03F5/14 |
代理公司: | 重庆大学专利中心 50201 | 代理人: | 唐开平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海绵 城市 模块化 雨水 收集 管道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模块化雨水收集管道装置,它包括有箱体,箱体顶面和底面开口,箱体内靠近两侧壁分别竖立有三角堰板和过水挡板,箱体一侧壁与三角堰板之间组成泥砂沉淀区,三角堰板与过水挡板之间组成过滤区,过水挡板与箱体另一侧壁之间组成过流区,泥砂沉淀区的箱体顶部开口处装有雨水篦子,雨水篦子下方设置有提笼,过滤区填充有种植常绿植物的黏土,过流区用透水孔板分隔成上、下两部分,过流区的上部分填充砾石虑层,过流区的下部分为过流廊道,过流廊道两端分别有溢流管连通地面的绿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通过各个模块的拼接组合,能快速的完成下渗绿地的施工过程、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城市雨水处理和面源污染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可拼接快速拼接、模块化施工的下渗绿地。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巨大,不透水路面比重逐渐增加,地面径流系数显著增大,城市降雨径流量陡增。降雨过程中雨水径流冲刷道路造成的城市面源污染已成为城市水体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国内各级城镇也加大了对“海绵城市”的建设力度。城市“低影响”开发/改造是“海绵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比如:利用小区、广场、道侧周围的绿地,建设下凹式/下渗式绿地,收集周边的地表径流,通过下渗处理后汇入城市雨水管网,减少城市雨水管网中的水量,减少暴雨中城市雨水管道的过水压力,同时对地表径流进行渗滤处理,确保洁净的地表径流进入管道系统,最终汇入收纳水体。
由于现有海绵城市的技术针对海绵设施和城市雨水管道的衔接,国内的施工队伍仍不明确海绵城市的具体作法。在建造下渗式绿地时,不但需考虑径流的收集、径流中垃圾的筛除、泥沙的沉淀、渗滤雨水向雨水检查井的输送、暴雨期过量径流的溢流等问题。施工中的水位标高控制、填料级配、溢流孔位置、管道连接等都对下凹式绿地的实际运行效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国内施工单位往往粗放操作,在水位标高、渗滤雨水管输送、溢流等方面考虑不周,降低了下凹式绿地的使用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模块化雨水收集管道装置,它通过各个模块的拼接组合,能快速的完成下渗绿地的施工过程、提高施工效率。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有箱体,箱体顶面和底面开口,箱体内靠近两侧壁分别竖立有三角堰板和过水挡板,箱体一侧壁与三角堰板之间组成泥砂沉淀区,三角堰板与过水挡板之间组成过滤区,过水挡板与箱体另一侧壁之间组成过流区,泥砂沉淀区的箱体顶部开口处装有雨水篦子,雨水篦子下方设置有提笼,过滤区填充有种植常绿植物的黏土,过流区用透水孔板分隔成上、下两部分,过流区的上部分填充砾石虑层,过流区的下部分为过流廊道,过流廊道两端分别有溢流管连通地面的绿地。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是:初期降雨径流携带大部分道路污染物经雨水篦子流入初沉区,在提笼中密度较大的颗粒杂质沉淀,密度较小的雨水水体从三角堰板流入过滤区,过滤区填充黏土并种植有常绿植物,雨水再经标高比三角堰板顶堰低的过水挡板进入过流区,过流区中设有透水孔板,透水孔板上填充有砾石虑层,雨水经过砂石虑层进入过流廊道,多个装置拼接构成长距离过流廊道,雨水由过流廊道引入雨水检查井并排入水体。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1、实现道路径流的收集分流,截留雨水并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分离引流,提供道路旁下渗绿地,发挥面源污染控制处理能力,缓解甚至解决了降雨过程雨水径流冲刷道路引起的城市面源污染问题。
2、本发明将海绵城市建设常用的下渗绿地模块化,模块化下渗绿地集成径流收集、径流中垃圾筛除、多砂径流泥砂沉淀、雨水渗滤处理、经渗滤的洁净雨水向雨水检查井的输送、暴雨期过量径流的溢流等功能,通过多个模块化下渗绿地的模块化拼接和组合,快速完成下渗绿地的施工过程。本发明避免了施工过程中对水流流向、标高、衔接管网等的处理,仅需要通过地面开挖、模块拼放、管道安装和回填步骤,极大地提高现下凹式绿地的施工效率和施工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636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