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合动力汽车持续断油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64067.6 | 申请日: | 2016-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7931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博;钟发平;王晨;于海生;张彤;易显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力远混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10/06 | 分类号: | B60W10/06;B60W20/40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颜勇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断油 发动机 断油控制 实际输出 转矩 混合动力汽车 需求转矩 车辆驱动模式 发动机水温 驾驶舒适性 策略控制 车速判断 信息判断 触发 抖动 挡位 反馈 指令 传递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持续断油控制方法,EMS将收集到的断油信息、当前发动机实际输出转矩和发动机水温传递至HCU,HCU综合挡位、车辆驱动模式和车速判断初步持续断油需求是否成立,若初步持续断油需求成立,则HCU根据当前发动机实际输出转矩设置发动机断油需求转矩并将其发送给EMS执行,直至发动机实际输出转矩小于或等于E时,发动机断油需求转矩设置为0,此时EMS根据约定的断油控制策略控制发动机断油,HCU根据EMS反馈的信息判断发动机是否已经断油,若断油则触发HCU持续断油功能并将持续断油指令发送给EMS,EMS控制发动机处于持续断油状态,直到HCU判断初步持续断油需求不成立。本发明方法可降低车辆抖动几率,提高驾驶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持续断油控制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混合动力汽车持续断油控制方法,适用于任何可以使用非发动机动力进行发动机转速调节的混合动力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几乎所有传统的电喷汽车都带有减速断油/恢复供油功能,即在一定车速下,驾驶员松开加速踏板带挡滑行时,若发动机转速高于某设定值,EMS控制发动机切断燃油供应,此时发动机处于倒拖工况,车辆惯性的存在,使得发动机转速不至于因断油而快速下降,当发动机转速下降至另一较低的设定值时,EMS控制发动机恢复供油,避免发动机带挡熄火的现象出现,给驾驶员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而随着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环境和能源问题凸显,混合动力汽车逐渐成为新能源产业的焦点。混合动力汽车在减速工况发动机转速较低时有断油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发动机转速不再单单依赖车辆惯性维持(空挡除外),混合动力系统的电机可以进行发动机转速闭环控制使其保持在某设定值;而混合动力汽车在加速工况中也有保持断油状态的需求。具体而言,混合动力汽车在以下三个工况下会需要使用持续断油技术:1)驾驶员踩加速踏板驾驶车辆以较高车速行驶,车辆处于混合动力工况(发动机与电机共同提供能量驱动),遇到需要减速的情况时,驾驶员松掉加速踏板或者松掉加速踏板后踩制动踏板,可能触发持续断油功能;2)混合动力车辆正处于持续断油状态,驾驶员轻踩加速踏板时,继续保持持续断油状态,直到发动机转速上升至系统设置的目标值;3)混合动力工况,动力电池有过充风险时,需要通过发动机保持转速并持续断油消耗能量放电;纯电动工况,车辆长期处于制动能量回收状态,导致动力电池有过充风险时,需要把发动机转速拉升至某目标值并进入持续断油的倒拖状态放电。混合动力汽车的持续断油/恢复供油是在传统汽车断油/恢复供油基础上提出的,用于解决混合动力汽车的减速持续断油、保持断油状态加速以及SOC较高等触发的动力电池放电。它是指车辆处于断油状态时,HCU判断一些必要的条件,得出持续断油的需求后,发出指令给EMS,让发动机一直保持断油状态;当HCU计算出需要发动机提供动力,则退出持续断油状态,恢复供油,输出转矩。而现有传统汽车的断油技术,对于混合动力汽车而言,存在以下缺点:1)触发持续断油功能的发动机转速条件设定不合理,使得混合动力汽车难以进入持续断油;2)触发持续断油的条件里没有车速限制,在较低车速时,混合动力汽车不会有减速持续断油的需求;3)触发持续断油的条件里没有发动机实际输出转矩的限制,进入断油工况后发动机转矩突变导致整车的抖动;4)没有考虑断油功能频繁切换,导致平顺性较差;5)现有断油技术未考虑混合动力汽车的SOC状态、动力电池电压、档位情况、充电需求以及停机条件。如何对混合动力汽车进行断油控制,使得车辆不抖动,提高驾驶舒适性,就成为了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可降低车辆抖动几率、解决松加速踏板时减速慢和系统效率低问题的混合动力汽车持续断油控制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方案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力远混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科力远混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640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