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主动式悬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64356.6 | 申请日: | 2016-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378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金壮镐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F9/06 | 分类号: | F16F9/06;F16F9/34;F16F9/32;F16K1/32;F16K3/06;F16K3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韩烁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动 悬置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主动式悬置结构,其可以包括:喷嘴板,其安装在隔绝件与隔膜之间,从而将主壳体内部划分为上流体腔室和下流体腔室,喷嘴板形成有第一流体通路和第二流体通路;柱塞,其安装在联接至隔膜的下表面的外壳内从而使得所述柱塞可竖直移动,所述柱塞根据施加至线圈的电力以用于为柱塞提供动力来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二流体通路;阀弹簧,其设置在所述柱塞与所述外壳之间,从而将电力施加至所述柱塞,所述阀弹簧将在所述隔膜与所述线圈之间限定的空间划分为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以及阀,其安装于在所述外壳的一侧钻出的通气孔处以用于使空气自由地引入到下部空间内或者使空气从下部空间自由地排出。
与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6年3月28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6-0036542号的优先权,上述申请的全部内容结合于此用于通过这种引用的所有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主动式悬置结构,其具有根据应用的电流而变化的悬置特性,更特别地,涉及这样一种半主动式悬置结构,其具有用于打开或者关闭通气孔的阀,从而不仅在柱塞不操作的时候密封阀弹簧的下部空间,从而增加阀弹簧的刚性,而且还在柱塞操作的时候打开下部空间,从而降低阀弹簧的刚性。
背景技术
为了应对车辆技术的持续发展以及用户对低振动和低噪音的日益增加的需求,不断努力通过对车辆产生的噪音、振动和平顺性(即NVH性能)进行分析使乘坐舒适度最大化。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在特定车辆发动机转速(RPM)范围内产生的发动机振动经由具有特定频率的车身而传递至车厢。由于发动机中产生的爆炸冲程时显现的现象对车厢造成重要的影响。
为此,将发动机悬置安装在发动机与车身之间从而在支撑发动机的同时减弱从发动机传递的噪音和振动。发动机悬置主要分为橡胶悬置、空气减振悬置和液压悬置。
在液压悬置的结构中,一定量的流体(液压流体)被密封在液压悬置的内部,从而根据流体在上流体腔室与下流体腔室之间的流动产生减振力。液压悬置的优势在于,其能够根据车辆行驶状况来衰减高频率振动和低频率振动。
同时,最近已经开发出能够使致动板主动竖直移动的主动式悬置或者半主动式悬置,从而改进液压悬置的振动隔绝特性。
半主动式悬置配置成以打开/关闭的方式来控制其特性。对于这种半主动式悬置来说,广泛使用容积-刚度型半主动式悬置或者旁通型半主动式悬置。容积-刚度型半主动式悬置配置成控制膜片的运转情况。旁通型半主动式悬置还额外形成有第二流路用以将上流体腔室与下流体腔室连接,从而允许或者阻止上流体腔室与下流体腔室之间的连接。
在传统的旁通型半主动式悬置的情况下,喷嘴板安装在隔绝件与隔膜之间,从而将悬置内部划分为上流体腔室和下流体腔室。此外,在喷嘴板处形成第一流体通路和第二流体通路,第一流体通路具有环形形状,而第二流体通路具有较小的长度以及较大的横截面积。
因为隔绝件由于从发动机传递的负载和振动的变化而弹性变形,因而流体(液压流体)的流动根据上流体腔室的内部容积的增加或者减少而进行。在流体的流动过程中,传递至车身的振动被衰减。
柱塞安装在隔膜之下。柱塞根据将施加于其线圈的电能而竖直移动。当柱塞向上移动的时候,第二流体通路关闭。反之,当柱塞向下移动的时候,第二流体通路打开。
具有上述构造的半主动式悬置以如下方式操作:当发动机处于怠速状态时通过打开已经关闭的第二流体通路,并在发动机行驶过程中关闭第二流体通路,从而按照车辆行驶状况来改变所述半主动式悬置的特性。
然而,传统的半主动式悬置存在如下矛盾的地方: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应该稳固地支撑柱塞从而使第二流体通路保持在关闭状态,这是因为即使在由于动力传动系统由于碰撞等而发生较大位移时也应该防止流体流过第二流体通路,反之,柱塞在车辆的怠速过程中将会被不稳固(较弱)地支撑,这是因为第二流体通路可能容易地被打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643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