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空调中的蒸发系统及空调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64565.0 | 申请日: | 2016-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51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查晓冬;魏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必信空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39/02 | 分类号: | F25B39/02;F25B1/00;F24F13/22;F24F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周美华 |
地址: | 215002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空调 中的 蒸发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空调中的蒸发系统及空调系统。蒸发系统包括蒸发器、空气供给装置、导向件及收集装置。蒸发器沿竖直方向上形成一个环形内腔;导向件套设在蒸发器的外周上,其与蒸发器之间形成气体通道,用于改变进入气体通道内气体的流向;收集装置设置在导向件的下方。空调系统包括上述的蒸发系统。外界空气经空气供给装置进入环形内腔中,沿径向与蒸发器进行换热,形成冷凝水和冷风,冷风带着冷凝水继续运动并撞击在导向件上,此时冷风改变流向,沿着环形内腔的轴向运行,经出风口吹向室内,而冷凝水则被截留在导向件的内壁面上,沉积在气体通道内并被收集在收集装置内,降低经出风口吹向室内的冷风中所含的冷凝水,避免室内出现漏水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空调中的蒸发系统及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空调系统内,蒸发系统是制冷装置中的关键设备,其性能的优劣对整个空调的制冷装置的成本和效率有很大的影响,它是提高空调的整体性能和工作效率的关键因素。
目前,空调系统中的蒸发系统主要包括水平设置的板式蒸发器,设置在蒸发器上方的挡水板,以及套设在蒸发器和挡水板外的外壳。蒸发器包括水平设置并用于供制冷介质流通的若干管道,若干管道在水平方向上盘放且相互连通,在管道的外壁面上垂直设置有若干层的散热翅片。外界空气被抽入管道的下方空间内,与管道和散热翅片对流换热,空气换热后穿过管道形成冷凝水和冷风,部分冷凝水停留在散热翅片上,剩余的冷凝水则随着冷风继续向前运行,当冷风带着部分冷凝水穿过挡水板时,部分冷凝水被截留在挡水板上,从而减少冷风所携带的冷凝水量,减少室内吹冷风时,出现滴水的现象。
但是,上述结构的蒸发系统,虽然设置挡水板来截留冷风中含有的冷凝水,可冷风与冷凝水的运行方向一直保持一致,即使冷风穿过挡水板,仍有部分的冷凝水与冷风无法分离,继续随着冷风向前运行,并经出风口排向室内,使得室内还会出现漏水或滴水的现象,影响空调的性能和制冷效果。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蒸发系统中吹向室内的冷风中含有冷凝水,出现滴水或漏水的现象,影响空调的制冷效果的问题。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空调中的蒸发系统,包括
蒸发器,沿竖直方向上形成一个环形内腔,具有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
空气供给装置,连接于所述蒸发器,用于将外界的空气抽入所述环形内腔中;
导向件,套设在所述蒸发器的外周上,其内壁面与所述蒸发器之间形成供空气流通的气体通道,用于改变进入所述气体通道内气体的流向,以使所述气体与液体分离;所述气体通道和所述环形内腔分别位于所述蒸发器的两侧;
收集装置,设置在所述导向件的下方,用于收集所述气体通道内收集的液体。
优选地,上述的用于空调中的蒸发系统,所述蒸发器为一个,所述蒸发器包括若干个第一环形管道,和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管道的外壁面上的若干层散热翅片;
若干个所述第一环形管道呈并排设置,相邻两排的所述第一环形管道相互连通,以在若干个所述第一环形管道的内侧围成所述环形内腔,其外侧上的所述散热翅片与所述导向件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所述气体通道;
所述第一环形管道的两端分别为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一进口。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用于空调中的蒸发系统,所述蒸发器还包括第一总进液管和第一总出气管;
所述第一总进液管和所述第一总出气管均沿所述环形内腔的轴向平行设置,若干个所述第一环形管道的一端密封插接于所述第一总进液管,另一端密封插接于所述第一总出气管,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环形管道呈并列设置;
所述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分别开设在所述第一总进液管和第一总出气管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必信空调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必信空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645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