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航空发动机轮盘裂纹予制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64872.9 | 申请日: | 2016-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253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忠华;蒋学军;陈雪峰;张振宇;刘亚锋;郭文涛;张瑞玲;马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5/00 | 分类号: | G01M5/00;G01M1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2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盘 航空发动机 钢丝绳 试验系统 发动机 予制 底座 低循环疲劳 拉力传感器 试验控制器 液压作动筒 方向垂直 裂纹方向 裂纹扩展 剩余寿命 试验步骤 提供条件 支架水平 伺服阀 榫槽处 试验 加载 轮心 支架 破裂 施加 研究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航空发动机轮盘裂纹予制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试验系统包括拉力传感器、液压作动筒、伺服阀、试验控制器、支架和底座;发动机轮盘通过支架水平固定在底座上,钢丝绳一和钢丝绳二分别卡在发动机轮盘的榫槽处,钢丝绳一和钢丝绳二与发动机轮盘半径方向垂直,从相反方向对发动机轮盘施加拉力;试验步骤清楚可行,加载过程详细,能够较真实地模拟航空发动机轮盘低循环疲劳裂纹的裂纹性质、裂纹方向,与航空发动机轮盘实际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裂纹状态相一致,为研究轮盘由0.76mm裂纹扩展到破裂剩余寿命提供条件。该方法同样适用于航空发动机轮盘轮心的裂纹予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空发动机试验领域,涉及一种航空发动机轮盘裂纹予制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轮盘是航空发动机的主要承力部件,属发动机关键零部件之一。由于轮盘的结构复杂、尺寸较大、转速高、负荷大、工作条件恶劣、一旦损坏,非包容率极高,对飞机和人员构成严重威胁,需预定其安全低循环疲劳寿命。
轮盘低循环疲劳寿命预计方法是将飞行使用条件下轮盘的载荷循环换算成“标准应力”循环,根据设计提出的标准应力循环及相应的循环数要求,确定试验条件,引入试验器系数以表明试验条件与标准循环之间的差异。然后,在试验器上进行轮盘疲劳试验。根据试验结果,确定轮盘寿命。考虑到轮盘疲劳寿命的分散性,对低循环疲劳试验结果需作疲劳分散度处理,确定批准循环寿命。
用低循环疲劳方法所确定的轮盘寿命实际上是无裂纹寿命。当轮盘产生0.76mm表面裂纹后并不立即破坏,而是要经过相当数量的载荷循环后,才可能发展到使轮盘破裂的临界尺寸。由于低循环疲劳试验方法不考虑裂纹扩展速率,轮盘由0.76mm裂纹扩展到破裂的剩余寿命无法估计,因此只好作报废处理。
为研究轮盘由0.76mm裂纹扩展到破裂剩余寿命,使得报废轮盘继续使用,首先要在使用过的轮盘中找到有0.76mm裂纹的轮盘再进行低循环疲劳试验,但在实际使用过的轮盘中很难发现,因此开展了发动机轮盘裂纹予制的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航空发动机轮盘裂纹予制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为研究轮盘由裂纹扩展到破裂剩余寿命提供条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航空发动机轮盘裂纹予制试验系统,包括拉力传感器、液压作动筒、伺服阀、试验控制器、支架和底座;发动机轮盘通过支架水平固定在底座上,钢丝绳一和钢丝绳二分别卡在发动机轮盘的榫槽处,钢丝绳一和钢丝绳二与发动机轮盘半径方向垂直,从相反方向对发动机轮盘施加拉力;钢丝绳一依次连接液压作动筒、第二连接杆和拉力传感器、第一调节螺杆和第一连接杆后进行固定,钢丝绳二依次连接第二调节螺杆和第三连接杆后进行固定;
拉力传感器,液压作动筒的伺服阀均与试验控制器连接,发动机轮盘切线方向的拉力大小由试验控制台控制加载单元进行加载。
进一步,所述发动机轮盘通过压紧螺栓固定在支架上。
一种航空发动机轮盘裂纹予制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靠近发动机轮盘的榫槽槽底边缘处,沿垂直于发动机轮盘半径方向粘贴应变计;
2)手动控制加载单元进行对发动机轮盘逐步施加拉向载荷,使用静态应变测量仪对发动机轮盘榫槽位置应变值进行测量,直至测量处的应变值达到发动机轮盘材料的屈服极限σs时,记录此时对应的试验载荷F;考虑应力散度系数,转换为最终的试验载荷F;
3)软件模拟发动机轮盘的受力状态,计算发动机轮盘在屈服极限σs下,出现裂纹的预定安全循环数;
4)在确定的试验载荷F下进行疲劳试验,在试验循环数临近预定安全循环数时,应每隔50个循环进行无损探伤检查一次,观察是否有裂纹出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航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648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