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抑制美国白蛾生长的杨树化合物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68013.7 | 申请日: | 2016-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61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卢孟柱;王丽娟;胡建军;唐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N45/00 | 分类号: | A01N45/00;A01P7/04;A01P23/00;A01G13/00;A01H1/04;G01N3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耿小强 |
地址: | 10009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抑制 美国 生长 杨树 化合物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抑制美国白蛾生长的杨树化合物及其应用,属于抗虫杨树辅助育种和美国白蛾防治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较为全面的分析抗虫和感虫材料的化合物差异,结合相关分析,鉴定出豆甾醇是杨树对美国白蛾抗性的主要化合物之一,对美国白蛾幼虫的发育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该化合物可以作为代谢标记物,用于抗虫杨树育种的辅助选择;也可以作为农药成份,用于美国白蛾防治,对于杨树抗虫育种及美国白蛾的有效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将豆甾醇辅助选择与常规育种技术有效结合,可以缩短育种时间,加快育种速度,提高杨树抗虫育种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抑制美国白蛾生长发育的杨树化合物及该化合物在美国白蛾防治中的应用。特别涉及豆甾醇在抗虫杨树育种及美国白蛾防治中的应用,属于抗虫杨树辅助育种和美国白蛾防治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杨树(Populus L)是我国三北防护林、农田林网和四旁绿化建设的主要树种,也是纸浆材、人造板等工业用材的重要原料,在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我国杨树栽培面积较广,但是由于环境、气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杨树人工林栽培面临着严重的虫害问题。
美国白蛾是一种重要的国际性检疫害虫,具有食性杂、繁殖量大、适应性强、传播途径广等特点。自1979年首次在我国丹东发现以来,已传至河北、天津、山东等诸多省市,给我国林业生产以及生态安全造成了重大损失和潜在威胁。赵铁珍等人(2004年全国美国白蛾疫区的非经济损失评估[J].林业经济问题,2006,26(4):321-326)评估美国白蛾造成的全国非经济损失总量合计为140.35亿元。由于杨树的大面积栽培,当前美国白蛾已成为危害我国杨树的重要食叶害虫之一。
在美国白蛾的常用防治措施中,化学防治见效快、效率高,但对环境污染较大,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生物防治对环境污染小,能有效地保护天敌,发挥持续控灾作用,但杀虫效果较慢,在高虫口密度下使用不能完全达到迅速压低虫口的目的。物理防治简单、实用,但具有费时费力、效率低、不易彻底等缺点。
化合物是植物抗虫反应的终端执行者,在抗虫过程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植物抗虫化合物可以抑制昆虫的生长发育甚至毒杀昆虫,从而降低昆虫对寄主的危害。利用植物本身杀虫化合物进行防治,有望实现对靶标害虫杀虫效率高,而对非靶标害虫及环境影响较小的目的。
目前,已经报道的针对食叶害虫的杨树抗虫化合物主要有,对舞毒蛾(Lymantriadispar L.)生长发育具有抑制作用的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对叶甲发挥抗性作用的凝缩类单宁(condensed tannins),以及对天幕毛虫(Malacosoma disstria)取食具有抑制作用的特里杨苷(tremulacin)等。
但是,目前还没有针对美国白蛾的杨树抗虫化合物的报道。由于不同昆虫的生理及取食特性存在差异,对其有效的植物抗虫化合物可能会不同。此外,植物的抗虫化合物种类繁多,结构迥异,有必要开展相关研究,以挖掘更多的杨树抗虫化合物。
因此,研究对于美国白蛾具有毒杀或发育抑制作用的杨树化合物,对于美国白蛾的有效控制,以及杨树抗虫品种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对于美国白蛾具有毒杀或发育抑制作用的杨树化合物,以便有效控制美国白蛾的发生。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的:
一种抑制美国白蛾生长发育的化合物在制备用于防治美国白蛾的产品中的应用,所述化合物为豆甾醇。
优选地,所述豆甾醇作为化学农药主要成份,用于美国白蛾的化学防治。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对于美国白蛾具有毒杀或发育抑制作用的杨树化合物,将其用于杨树抗虫辅助育种,可以缩短育种时间,加快育种速度,提高杨树抗虫育种效率。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未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680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触控基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面板
- 下一篇:一种清化湿热治疗痤疮的食疗粥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