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与油气绿色协调开采系统及应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69268.5 | 申请日: | 2016-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2102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袁亮;张通;赵毅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E21B43/00 | 分类号: | E21B43/00;E21C4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气 绿色 协调 开采 系统 应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资源开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煤与油气绿色协调开采系统、以及所述系统的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我国主要聚煤盆地赋存丰富煤炭资源,同时具有煤层气、砂岩气、石油等化石资源共伴生特点,煤与油气的合理开发利用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改善能源结构、实现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一种原位加热开发油页岩与开发更深的烃源结合”(CN101563524A)仅说明了一种井筒式热解开发不同层位烃源方法,然而现阶段煤油气多资源协调开发尚未形成统一体系,煤与油气开采面临诸多问题,煤层先采则会形成上覆不稳定岩层,造成油气钻孔施工困难,采空区无法开采油气资源,并伴随发生严重井漏,最终造成安全事故导致油气资源浪费;油气先采,煤层开采时伴随产生的地层塌陷会引起油气抽采井错断破坏,管网油气泄露和爆炸,若禁止煤炭开采,或留设宽大安全煤柱,则会导致煤炭资源浪费。基于上述情况,特别是针对煤油气垂直叠加赋存条件下,急需一种煤与油气绿色协调开采系统,以达到煤与油气协调开发,提高资源回收率,降低表生生态及水土资源扰动,保证国家绿色能源供给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煤与油气绿色协调开采系统,根据要求首先确定协调机构方位尺寸及相应降沉保水开采工艺,利用抽气主钻孔、抽气支管通过油气走廊抽采煤层中煤层气,然后利用采煤机构回采煤层,采煤工作面后方伴随产生的顶底板油气松动圈促进煤层上下部油气资源解析游离,油气抽采机构对不同层位不同品位油气进行抽采,待油气抽采完毕,撤除抽气支管、抽油支管利用采煤机构回采油气走廊,在采煤机构、油气抽采机构及协调机构高效配合下实现煤与油气绿色协调开采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煤与油气绿色协调开采系统,包括:
协调开采机构,包括油气走廊、覆岩沉陷漏斗、油气松动圈、采煤工作面;采煤机构,包括采煤机、液压支架、刮板输送机;油气开采机构,包括抽气主钻孔、抽气支管、抽油主钻孔、抽油支管,所述油气走廊置于采煤工作面两侧,所述覆岩沉陷漏斗位于采煤工作面上方,所述油气松动圈位于采煤工作面上下部,所述采煤机、液压支架及刮板输送机与所述采煤工作面平行布置,且采煤机置于液压支架下部及所述刮板输送机上部,所述刮板输送机尾部与液压支架底端连接,所述抽气主钻孔、抽油主钻孔置于油气走廊中部并交叉布置,抽气支管、抽油支管分别置于对应油气赋存煤岩层中并通过所述抽气主钻孔、抽油主钻孔与地面设备连接。
优选地,所述油气走廊置于采煤工作面间,其尺寸由具体地质条件下覆岩沉陷漏斗范围结合油气开采需求确定。
优选地,所述抽气主钻孔置于油气走廊中部,内部分别置有不同赋气层位抽气支管。
优选地,所述抽油主钻孔置于油气走廊内,内部分别置有不同赋油层位抽油支管。
优选地,所述油气松动圈位于采煤工作面上下部油气赋存岩层中。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煤与油气绿色协调开采系统应用方法,应用上述系统,其包括如下工作步骤:
a、根据煤与油气资源赋存地质条件,确定覆岩沉陷漏斗尺寸、油气走廊及采煤工作面尺寸比例和分布方位;
b、根据煤与油气资源需求确定抽油主钻孔、抽气主钻孔密度、钻孔大小及深度,并确定采煤工作面尺寸;
c、布设油气抽采机构回采煤层中煤层气及砂岩中石油资源;
d、布设采煤机构,回采煤层,同时利用抽气支管及抽油支管回采不同层位不同品位气油资源;
e、待油气资源回采完毕,及时撤除抽气支管、抽油支管,利用采煤机构回采油气走廊煤层;
f、煤炭资源回采完毕,撤除采煤机、刮板输送机及液压支架;
g、移至下一采煤工作重复步骤a-f,并在步骤c-f过程中采取保水减沉采煤工艺,减小煤、油、气开采对地表生态及地下水、土资源扰动破坏。
与现有的单一矿产资源开发系统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692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