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评价固体熏蒸剂对蚯蚓急性毒性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70363.7 | 申请日: | 2016-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456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5 |
发明(设计)人: | 蒋红云;毛连纲;张燕宁;张兰;王丽萍;任小双;李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3/50 | 分类号: | G01N33/50 |
代理公司: | 北京棘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40 | 代理人: | 戴丽伟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蚯蚓 固体熏蒸剂 急性毒性 自然土壤 熏蒸装置 死亡率 人员安全 熏蒸处理 熏蒸剂 钻入 光照 密封 死亡 调查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评价固体熏蒸剂对蚯蚓急性毒性的方法及装置。用于评价固体熏蒸剂对蚯蚓急性毒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自然土壤置于熏蒸装置中;2)调节温度和光照强度,将多个蚯蚓放在步骤1)的自然土壤的表面;3)待蚯蚓全部钻入自然土壤中后,将固体熏蒸剂均匀混布到自然土壤中;将熏蒸装置密封,之后进行熏蒸处理;4)调查蚯蚓的死亡情况,并计算蚯蚓的死亡率,根据蚯蚓的死亡率来评价熏蒸剂对蚯蚓急性毒性。本发明具有评价结果准确可靠而且重复性好,同时操作简便快捷,对操作人员安全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评价固体熏蒸剂对蚯蚓急性毒性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我国保护地栽培的迅速发展和连年重茬种植,土传病害问题越来越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受到严重影响。土壤熏蒸剂因其防病彻底且增产显著而备受种植者欢迎,用量逐年上升。土壤熏蒸剂作为具有强挥发性且毒性较高的一类特殊农药,其环境毒理登记试验的操作非常困难,目前缺乏一种准确可靠且操作安全、方便的评价方法。
尽管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EPA)和我国环境保护部专门为了规范环境毒理评价试验,都对常规农药进行蚯蚓急性毒性的提供了标准方法,但由于上述方法中建议的试验装置为玻璃烧杯而具有强烈挥发性熏蒸剂会在试验过程中出现大量逃逸,从而引起试验结果的不准确,同时会对试验操作人员形成很大的安全威胁。同时,上述方法中建议的土壤含水量为人工干土重的35%左右(即达到饱和含水量或者说相对含水量为100%),如果直接将上述玻璃装置烧杯换成一个密闭的玻璃容器进行试验,空白对照处理的蚯蚓也会短期出现大量死亡,从而导致试验失败。目前,亟需摸索试验出一种专门适用于评价具有强烈挥发性熏蒸剂对蚯蚓急性毒性的准确可靠且操作安全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室内评价固体土壤熏蒸剂对蚯蚓急性毒性的方法及装置,本发明的方法及装置,评价结果准确可靠,而且重复性高;同时本发明方法及装置具有对试验操作人员安全、操作简便快捷而且成本低廉等优点。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评价固体熏蒸剂对蚯蚓急性毒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自然土壤置于熏蒸装置中;
2)调节温度和光照强度,将多个蚯蚓放在步骤1)的自然土壤的表面;
3)待蚯蚓全部钻入自然土壤中后,将固体熏蒸剂均匀混布到自然土壤中;将熏蒸装置密封,之后进行熏蒸处理;
4)调查蚯蚓的死亡情况,并计算蚯蚓的死亡率,根据蚯蚓的死亡率来评价熏蒸剂对蚯蚓急性毒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具有评价结果准确可靠,而且重复性高;将熏蒸装置密封,有利于保证熏蒸的效果更加准确,同时避免熏蒸剂从熏蒸装置逸出对试验操作人员的健康产生威胁。本发明的方法对试验操作人员安全、操作简便快捷而且成本低廉等优点。在步骤2)中是将蚯蚓放在自然土壤的表面,这样设置可以检查挑选蚯蚓的活泼和健康程度。如果放于自然土壤表面的蚯蚓在适宜光照和温度条件(例如:400Lx-800Lx,18-22℃)下可以在15分钟内钻入自然土壤中,说明蚯蚓生长健康;如果15分钟内没有钻入自然土壤中,说明蚯蚓不活泼或生长不良,需要更换新的健康蚯蚓重新放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步骤1)中,所述自然土壤的含水量为该自然土壤饱和含水量的30%-80%,优选40%-60%,最佳为50%。
自然土壤这里指的是5年内未施用过化肥或农药的非耕地土壤。土层深度为0-30cm,剔除大的石块或杂物后,过筛5mm后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703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