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钻井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72112.2 | 申请日: | 2016-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191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9 |
发明(设计)人: | 熊亮;张克银;董晓霞;史洪亮;陈维;孔选林;谢刚平;张全林;周维娜;张天操;马如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7/04 | 分类号: | E21B7/04 |
代理公司: | 11283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金旭鹏;肖冰滨<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钻井 方法 系统 | ||
1.一种钻井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基于对目的层储层的岩性和电性特征的分析,针对储层在钻头的轨迹中设置预警控制点;
以地震解释资料及地质模型为基础,对作为目的层的储层进行构造解释对比,分析构造形态及优质页岩分布特征,以确定A靶点的垂深和坐标;
利用随钻自然伽马测量、特殊录井实时资料判断钻头在垂向上的位置,计算地层倾角,预测钻头附近的地层走向;
根据所述地层倾角,控制钻头在A靶点着陆;
根据钻头在A靶点的实际着陆方式,选定钻头在进入水平段时的轨迹控制方案;以及
利用随钻自然伽马测量以及录井实时资料,并根据所述预警控制点控制钻头在水平段的轨迹,其中,所述根据所述地层倾角控制钻头在A靶点着陆包括:
当所述地层倾角为上倾方向时,控制井眼轨迹在A靶点之前垂深20-30m,井斜角达到85-86度;当所述地层倾角为下倾方向时,控制井眼轨迹在A靶点之前垂深40-50m,井斜角达到82-84度;以及
稳斜钻进到储层顶部,在进入A靶点之前调整井斜角到最大井斜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靶点实际着陆方式选定轨迹控制方案包括:
当A靶点按设计轨迹着陆时,不对钻头作调整;
当A靶点较储层预测提前时,调整井斜角,使钻头继续追层;
当A靶点相对储层预测滞后时,控制钻头以当前的井斜角为稳定的井斜角进行追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随钻自然伽马测量以及特殊录井实时资料控制钻头在水平段的轨迹包括:
利用方位自然伽马判断井底井斜角与地层相对关系,修正设计井眼轨迹,实时调整控制实钻井眼轨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井方法,所述利用随钻自然伽马测量、特殊录井实时资料判断钻头在垂向上的位置,计算地层倾角,预测近钻头地层走向包括:
通过对比识别导眼井特征点自然伽马与水平段随钻自然伽马,配合录井分析数据在所述特征点上的变化,从而检测水平段两个特征点间垂深差值H,以及两个特征点间水平位移L,地层倾角θ的计算公式如为:θ=atan(H/L)。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钻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方位自然伽马判断井底井斜与地层相对关系包括:
利用随钻测量的钻头方位在自然伽马数据上、下值差判断钻头位置,当自然伽马值上值小、下值大时,判定钻头在自然伽马曲线上预警控制点的尖峰上部,当自然伽马上值大、下值小时,判定钻头在自然伽马曲线上预警控制点的尖峰下部,当自然伽马值的上值和下值一致时,判定钻头在自然伽马曲线上预警控制点的尖峰处顶部;以及
借助特殊录井手段确认钻头位置,并根据钻头的位置确定井底井斜与地层的相对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钻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警控制点包括分级的预警控制点。
7.一种钻井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
预警控制点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对目的层储层的岩性和电性特征的分析,针对储层在钻头的轨迹中设置预警控制点;
A靶点确定模块,用于以地震解释资料及地质模型为基础,对目的层进行构造解释对比,分析构造形态及优质页岩分布特征,以确定A靶点的垂深和坐标;
地层倾角确定模块,用于利用随钻自然伽马测量、特殊录井实时资料判断钻头在垂向上的位置,计算地层倾角,预测钻头附近的地层走向;
A靶点着陆控制模块,根据所述地层倾角,控制钻头在A靶点着陆,并根据钻头在A靶点的实际着陆方式,选定钻头在进入水平段时的轨迹控制方案;以及
水平段轨迹控制模块,用于利用随钻自然伽马测量以及录井实时资料,并根据所述预警控制点控制钻头在水平段的轨迹,其中,所述A靶点着陆控制模块包括:
追层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目的层储层为上倾方向时,控制井眼轨迹在A靶点之前垂深20-30m,井斜角达到85-86度;当储层为下倾方向时,控制井眼轨迹在A靶点之前垂深40-50m,井斜角达到82-84度;并然后稳斜钻进到设计储层顶部,在进入A靶点之前调整井斜角到最大井斜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7211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口袋封存物品认证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校园视频监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