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阻燃尼龙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73784.5 | 申请日: | 2016-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98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王锐;董振峰;蔡倩;朱志国;张秀芹;张文娟;刘继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服装学院 |
主分类号: | C08L77/02 | 分类号: | C08L77/02;C08K5/521;D01F6/90;D01F1/07;D01D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思博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6 | 代理人: | 朱展港;刘冬梅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燃 尼龙 组合 | ||
1.一种阻燃尼龙组合物,其中,该阻燃尼龙组合物中包括磷系阻燃剂,
所述尼龙为尼龙6,所述磷系阻燃剂为季戊四醇磷酸酯,
所述季戊四醇磷酸酯的加入量为,基于阻燃尼龙组合物的总重量,其中季戊四醇磷酸酯的重量分数为0.5%~30%,
所述阻燃尼龙组合物通过以下方法制得:将尼龙6和季戊四醇磷酸酯熔融共混挤出,冷却铸带,
在熔融共混前,将尼龙6在绝对压力为30-100Pa,干燥温度80℃~140℃下进行减压干燥,干燥时间为6h~16h,使其含水率低于100ppm,
在熔融共混前,对季戊四醇磷酸酯进行减压干燥或常压干燥,使干燥后的季戊四醇磷酸酯中含水率低于0.05%,干燥温度为60℃~140℃,干燥时间为0.5h~5h,
螺杆挤出机各区域的温度设定依次为(170~190)℃-(225~245)℃-(225~245)℃-(220~240)℃,
采用所述阻燃尼龙组合物进行纺丝时,纺丝机各区域温度设定为(200~220)℃-(225~245)℃-(235~255)℃-(245~26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尼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季戊四醇磷酸酯的加入量为,基于阻燃尼龙组合物的总重量,其中季戊四醇磷酸酯的重量分数为1%~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燃尼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季戊四醇磷酸酯的加入量为,基于阻燃尼龙组合物的总重量,其中季戊四醇磷酸酯的重量分数为10%~3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阻燃尼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季戊四醇磷酸酯的加入量为,基于阻燃尼龙组合物的总重量,其中季戊四醇磷酸酯的重量分数为10%、20%、25%或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尼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在熔融共混前,将尼龙6进行真空转鼓干燥,使其含水率低于80ppm,绝对压力为30-80Pa,干燥温度为100℃~130℃,干燥时间为8h~14h。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阻燃尼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在熔融共混前,将尼龙6进行真空转鼓干燥,使其含水率低于50ppm,干燥尼龙6时体系的绝对压力为50Pa,干燥温度为120℃,干燥时间为12h。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尼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对季戊四醇磷酸酯进行常压干燥,使干燥后的季戊四醇磷酸酯中含水率低于0.03%,干燥温度为80℃~120℃,干燥时间为1h~3h。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阻燃尼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对季戊四醇磷酸酯也进行常压鼓风干燥,使干燥后的季戊四醇磷酸酯中含水率低于0.01%,干燥温度为100℃,干燥时间为2h。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尼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螺杆挤出机各区域的温度设定依次为(175~185)℃-(230~240)℃-(230~240)℃-(225~23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阻燃尼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螺杆挤出机各区域的温度设定依次为180℃-235℃-235℃-230℃。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尼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螺杆转速为(20~50)rpm。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阻燃尼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螺杆转速为(25~40)rpm。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阻燃尼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螺杆转速为30rpm。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尼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采用所述阻燃尼龙组合物进行纺丝时,纺丝机各区域温度设定为(205~215)℃-(230~240)℃-(240~250)℃-(250~260)℃。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阻燃尼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采用所述阻燃尼龙组合物进行纺丝时,纺丝机各区域温度设定为210℃-235℃-245℃-25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服装学院,未经北京服装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7378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用PP改性微发泡的复合塑料片材
- 下一篇:光氧催化废气处理环保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