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减色混合法的调光玻璃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74183.6 | 申请日: | 2016-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269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30 |
发明(设计)人: | 胡小文;鞠纯;孙海涛;李楠;周国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师范大学;深圳市国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国华光电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2F1/1333 | 分类号: | G02F1/1333;G02F1/13;G02F1/137;C09K19/6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唐致明 |
地址: | 510631 广东省广州市大学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光基板 二向色性染料 负性液晶 调光玻璃 减色 混合法 液晶混合物 施加电压 平行 垂直 不规则分布 聚合物网络 光引发剂 无色状态 相对设置 液晶单体 转向过程 光聚合 光散射 光透射 透过率 吸收光 染料 单畴 多畴 填充 封装 玻璃 模糊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减色混合法的调光玻璃,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块透光基板,两块透光基板之间封装形成调节区,调节区内填充有液晶混合物,液晶混合物包括可光聚合的液晶单体、二向色性染料、普通染料、光引发剂和负性液晶,未施加电压时,负性液晶呈垂直于透光基板的单畴排列,二向色性染料分子同样垂直于透光基板,由于二向色性染料吸收光最弱而呈现无色状态,此时光线的透过率达到最高;施加电压时,负性液晶向平行于透光基板的方向转向,转向过程中带动二向色性染料发生旋转,因为聚合物网络的不规则分布,负性液晶转向后呈平行于透光基板的多畴排列,使得调光玻璃从光透射状态转为光散射状态,根据减色混合法,玻璃呈现有色模糊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家居生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减色混合法的调光玻璃。
背景技术
以往使用彩色玻璃或彩色胶片制成的彩色调光玻璃在通电后其透光率大大地降低,玻璃呈现出很浓的色彩,影响了调光玻璃的使用效果和美观。
为了实现阳光透射和反射的目的,一般会在玻璃窗上镀膜,使光线中某段波长的光可以被玻璃窗反射或透射。而根据不同的反光和透光需求,可以采用不同材质的膜。
例如,低辐射(Low-E)玻璃在玻璃表面有镀膜层,该镀膜层对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率的同时,对远红外辐射热有着较高的反射率,因而室内有隔热保温效果。但Low-E镀膜玻璃一旦在结构形成之后,其光学性能就不随环境变化或个人喜好进行可逆的双向调节获得冬暖夏凉的效果,难以适应我国大部分四季分明地区的需求。
同理,镀膜玻璃在成型后可满足对可见光中某段波长的光进行反射的前提下,也无法使该段波长的光能够重新从玻璃中透射。
同时镀膜玻璃所采用的反光材料大多是基于金属和金属氧化物掺杂的离子晶体,构成这种玻璃的反光材料容易干扰导航和通信系统,这个缺点不利于镀膜玻璃窗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普及与广泛应用的。
基于上述原因,国内外的镀膜玻璃难于广泛地用于大量建筑家居及生活中,而该调光玻璃可增加玻璃的美观效果,实现玻璃的明暗调节,加电时,调光玻璃能够呈现出颜色,一定程度上可代替窗帘的作用,解决镀膜玻璃局限性,在车窗玻璃,家居玻璃窗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减色混合法的调光玻璃。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减色混合法的调光玻璃,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块透光基板,所述两块透光基板之间封装形成调节区,所述调节区内填充有液晶混合物,所述液晶混合物包括可光聚合的液晶单体、二向色性染料、普通染料、光引发剂和负性液晶,未在所述透光基板之间施加电压时,所述负性液晶呈垂直于所述透光基板的单畴排列,在所述透光基板之间施加电压时,所述负性液晶呈平行于所述透光基板的多畴排列。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液晶单体在紫外光和光引发剂作用下,聚合形成聚合物网络,所述负性液晶、二向色性染料、普通染料分散于所述聚合物网络中。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二向色性染料分子在平行于所述透光基板的方向上和垂直于所述透光基板的方向上的尺寸不相等,所述负性液晶转动会带动所述二向色性染料分子转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普通染料为单色染料或至少两色染料的混合物。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两块所述透光基板相对的表面上涂覆有垂直配向层。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液晶混合物包括3-5质量份的液晶单体、0.5-1质量份的二向色性染料、0.5-2质量份的普通染料、0.5-1质量份的光引发剂和91-95.5质量份的负性液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两块所述透光基板之间设有封装胶框,所述封装胶框将所述两块透光基板之间封装形成调节区,所述调节区内设有用于控制所述两块透光基板间距的间隙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师范大学;深圳市国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国华光电研究院,未经华南师范大学;深圳市国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国华光电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741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