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丰度含铀废液运输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74516.5 | 申请日: | 2016-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282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6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亚;魏世超;王焕志;李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核(天津)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21F5/002 | 分类号: | G21F5/002;G21F5/06;G21F9/1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宗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2103 | 代理人: | 胡恩河,马倩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西青区华苑产业***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丰度含铀 废液 运输 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危险品运输容器,具体涉及一种低丰度含铀废液运输容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国防及核工业快速发展,与之相配套的核燃料循环环节的生产能力也大幅提高。目前,国内各铀浓缩生产厂家或核电站产生的低丰度含铀废液量较少,且地点分布相对分散,需收集至指定地点集中处理。传统的管道敷设难度较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可移动的车载放射性废液贮罐运输装置是发展的必然方向。
放射性废液在运输过程中需要保证运输的安全,在正常运输条件和运输事故条件下要保证放射性废液包容在运输容器内部,容器的包容、屏蔽功能均能保持和保证。因此在运输容器的设计中就需要考虑选用合适的容器结构、减震结构,保证在冲击、跌落或火烧时容器的安全。
在实现上述放射性废液运输的过程中,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缺乏专门适用于低丰度含铀废液运输、屏蔽性能好、抗冲击性能好、易操作、满足国家法规标准要求的运输容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低丰度含铀废液运输容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低丰度含铀废液运输容器,包括内容器和套装于内容器外部的外容器,所述内容器包括内筒体和与内筒体敞口端焊接固定的内盖板封头,内筒体部呈向外凸出的椭球型;内盖板封头上安装有吸液管、排液管、压缩空气管、压力传感器、液位传感器和呼吸器连接;所述外容器包括外筒体和与外筒体敞口端通过螺栓连接的外盖板封头,外筒体外壁对称设置有左耳室和右耳室;所述外筒体内底部设置有支座,支座上顶面形成与内筒体底部相配合的凹槽,内筒体放置于凹槽内;所述内筒体与外筒体之间的间隙处填充有吸水树脂。
所述吸液管与内盖板封头连接端的管口端面与内盖板封头下底面平齐,另一端伸入左耳室。
所述排液管一端靠近内筒体内底面,另一端伸入左耳室。
所述压缩空气管与内盖板封头连接端的管口端面与内盖板封头下底面平齐,另一端伸入左耳室。
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内盖板封头中间。
所述液位传感器一端伸入内筒体且接触内筒体内底面。
所述呼吸器连接管与内盖板封头连接端的管口端面与内盖板封头下底面平齐;另一端与设置于右耳室内的呼吸器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采用双层罐结构,满足国标《放射性物质运输管理规定》中的相关要求,中间夹层填充的吸水树脂能够有效防止事故状态下废液的泄露;液位传感器还能对废液的体积进行控制,有效防止超临界状况的发生;作为运输Ⅲ类放射性物质的容器,满足跌落试验的要求;结构设计全面,监控系统齐全,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内容器2 外容器
3支座4 吸水树脂
5吸液管6 排液管
7压缩空气管8 压力传感器
9液位传感器10呼吸器
11 内筒体12内盖板封头
21 外筒体22外盖板封头
23 左耳室24右耳室
101呼吸器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低丰度含铀废液运输容器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低丰度含铀废液运输容器,包括内容器1和套装于内容器1外部的外容器2,所述内容器1包括内筒体11和与内筒体11敞口端焊接固定的内盖板封头12,内筒体11底部呈向外凸出的椭球型;内盖板封头12上安装有吸液管5、排液管6、压缩空气管7、压力传感器8、液位传感器9和呼吸器连接管101;所述外容器2包括外筒体21和与外筒体21敞口端通过螺栓连接的外盖板封头22,外筒体21外壁对称设置有左耳室23和右耳室24;所述外筒体21内底部设置有支座3,支座3上顶面形成与内筒体11底部相配合的凹槽,内筒体11放置于凹槽内;所述内筒体11与外筒体21之间的间隙处填充有吸水树脂4。
所述吸液管5与内盖板封头12连接端的管口端面与内盖板封头12下底面平齐,另一端伸入左耳室23。
所述排液管6一端靠近内筒体11内底面,另一端伸入左耳室23。
所述压缩空气管7与内盖板封头12连接端的管口端面与内盖板封头12下底面平齐,另一端伸入左耳室23。
所述压力传感器8设置于内盖板封头12中间。
所述液位传感器9一端伸入内筒体11且接触内筒体11内底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核(天津)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华核(天津)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745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