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卧式静液挤压反挤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975266.7 | 申请日: | 2016-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77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袁人枢;蔡红明;吴志林;李灿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C23/20 | 分类号: | B21C23/20;B21C23/21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沉雁 |
地址: | 21009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卧式 挤压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卧式静液挤压反挤压装置,包括挤压轴、端盖、模支撑、内模、传压介质、外模、第一密封机构、第二密封机构、四根张力柱和两块挡板。先将待加工的坯料放置在内模中,与内模过盈配合。在内模中填充传压介质,挤压轴在液压泵驱动下,自端盖向内模挤压,产生压力大于500MPa的压力场,经传压介质后挤压坯料,坯料在内模的无盖端被挤出,通过定径带形成管材。与普通挤压相比,本发明成形产品表面质量较好,材料性能好;能够挤压出截面较复杂的多边形管材;装置简单,操作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成型加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卧式静液挤压反挤压装置。
背景技术
对一些常温塑性差且具有热粘性的材料,静水压力可显著提高材料的塑性,静液挤压技术是加工上述材料理想的方式。采用静液挤压反挤压成型技术生产常温塑性差且具有热粘性的材料管材,不仅可以降低原材料的消耗,而且得到的管材组织致密性更好,晶粒组织更细小,力学性能更加优越。
中国专利201220206680.9公开了一种《反挤压模具》,该专利介绍了一种金属加工模具,特别涉及一种反挤压加工模具。该反挤压模具挤压出的制品材料性能表面质量较差。
中国专利200710070275.2公开了一种《镁合金室温静液挤压变形强化工艺》,该专利介绍了一种合金加工方法,该方法只能加工棒材,不能加工形状复杂的金属管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式静液挤压反挤压装置,提供了一种薄壁大挤压管道,解决了杨氏模量较小材料的挤压成形问题。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卧式静液挤压反挤压装置,包括挤压轴、端盖、模支撑、内模、传压介质、外模、第一密封机构、第二密封机构、四根张力柱和两块挡板。
两块挡板平行设置,两者之间通过均匀分布的四根张力柱构成反力架,端盖、模支撑、内模、外模共同构成静液挤压与反挤压子机构;所述静液挤压与反挤压子机构固定在所述反力架内;模支撑和内模均为筒形,内模设置在模支撑中心,内模外壁与模支撑内壁之间留有第一空隙,外模一端设有凹槽,凹槽端与模支撑固连,内模一端与端盖固连,另一端伸入凹槽,内模的侧壁与凹槽侧壁形成第二空隙,所述第二空隙为定径带,内模的端面与凹槽底部形成第三空隙,上述第一空隙、第二空隙和第三空隙依次相通构成共同反挤压通道,内模内腔为静液挤压通道;内模的空腔内依次设有传压介质和坯料,坯料与外模同侧,挤压轴一端穿过端盖伸入内模内,挤压传压介质;端盖和内模之间设有第一密封机构,用于端盖和内模之间的密封,防止传压介质从端盖和内模之间的间隙中流出,挤压轴和端盖之间设有第二密封机构,用于挤压轴和端盖之间的密封,防止传压介质从挤压轴和端盖之间间隙中流出。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在于:(1)与普通挤压相比,成形产品表面质量较好,材料性能好。
(2)能够挤压出截面较复杂的多边形管材。
(3)装置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卧式静液挤压与反挤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一。
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二。
图4为本发明卧式静液挤压与反挤压装置的第一密封机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卧式静液挤压与反挤压装置的第二密封机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结合图1,一种卧式静液挤压反挤压装置,包括挤压轴1 、端盖2、模支撑3、内模4、传压介质5、外模7、第一密封机构15、第二密封机构16、四根张力柱8和两块挡板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752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抽屉结构的利用热空气制作食物的设备
- 下一篇:一种数码设备智能数据充电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