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75839.6 | 申请日: | 2016-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86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陈冀生;刘亚峰;葛静辉;王兆莹;边国刚;李世伟;王建廷 | 申请(专利权)人: | 先控捷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60 | 分类号: | B60L53/6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张洋;黄健 |
地址: | 050035 河北省石家***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充电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设备。该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包括:连接检测电路、监控单元,所述连接检测电路分别与电源和所述监控单元连接,所述监控单元还与充电开关连接,所述连接检测电路与所述电源的连接点位于所述充电开关的上游;所述连接检测电路包括光电耦合器以及连接开关,其中,所述连接开关中的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用于与电动汽车连接。本发明电动汽车充电设备,通过监控单元对充电开关和连接检测电路中连接开关的控制,同时对连接检测电路中光电耦合器输出电平的检测,从而判断电动汽车与电动汽车充电设备之间的连接状态,实现充电设备对电动汽车充电服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充电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设备。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的类型各种各样。有控制导引功能或控制导引电路的电动汽车,也存在没有控制导引功能或控制导引电路的电动汽车。
对于那些没有控制导引功能或控制导引电路不符合GB18487.1标准的电动汽车,当使用电动汽车充电设备为其充电时,由于电动汽车没有控制导引功能将无法检测电动汽车充电设备与电动汽车是否可靠连接,也无法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服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设备,以克服现有的电动汽车因无控制引导功能而无法检测是否与电动汽车充电设备连接,且无法进行充电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包括:连接检测电路、监控单元,所述连接检测电路分别与电源和所述监控单元连接,所述监控单元还与充电开关连接,所述连接检测电路与所述电源的连接点位于所述充电开关的上游;
所述连接检测电路包括高低压转换单元、整流单元、光电耦合器以及连接开关,其中,所述高低压转换单元分别与所述电源、所述连接开关以及所述整流单元连接,所述整流单元还与所述光电耦合器和所述连接开关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和所述连接开关还与所述监控单元连接,所述连接开关中的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用于与电动汽车连接;
所述监控单元,用于在所述充电开关断开时,控制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电源接通,在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电动汽车连接时,使得所述光电耦合器导通,所述光电耦合器输出第一电平;
所述监控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光电耦合器输出的第一电平,根据所述第一电平控制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电源断开,以及控制所述充电开关闭合,以对所述电动汽车进行充电。
可选地,还包括:用于与所述电动汽车连接的接口,所述接口与所述电源连接,且所述连接开关设置在所述接口的上游。
可选地,还包括:控制导引电路,所述控制导引电路的一端与所述接口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开关为继电器。
可选地,所述监控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充电开关断开时,控制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电源接通,在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触点未与所述电动汽车连接时,所述光电耦合器未导通,所述光电耦合器输出第二电平;
所述监控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光电耦合器输出的第二电平,根据所述第二电平确认所述电动汽车与所述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未连接。
可选地,所述监控单元,还用于监测所述电动汽车充电设备输出端电流,在所述输出端电流消失时,控制所述充电开关断开,且控制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电源接通。
可选地,所述电源为交流电源。
本发明电动汽车充电设备,通过监控单元对充电开关和连接检测电路中连接开关的控制,通入交流电后经过连接检测电路中高低压转换单元的电压转换、整流单元的交直流电转换以及对光电耦合器输出电平的检测,从而确定电动汽车与电动汽车充电设备之间处于连接状态,实现充电设备对电动汽车充电服务。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先控捷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先控捷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758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台灯
- 下一篇:注释区调整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