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测量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76371.2 | 申请日: | 2016-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684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晓春 |
主分类号: | G01C15/00 | 分类号: | G01C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靳浩 |
地址: | 536100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距离测量装置 角度测量 转动 模组 底座连接 实时测量 无线通讯模块 光线发射器 激光 雷达 角度测量模块 水平角度测量 测绘系统 测量系统 工作效率 转动连接 测绘图 目标点 处理器 底座 测绘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绘系统,包括:转动部,其上设置有光线发射器;底座,其与所述转动部转动连接,其上设置有光线发射器;距离测量装置,其与所述转动部和底座连接,用于实时测量目标点的距离值;激光角度测量模组,其与所述转动部和底座连接,用于实时测量所述距离测量装置所旋转的第一角度值,包括:水平角度测量模块和纵向角度测量模块;雷达角度测量模组,其与所述转动部和底座连接,用于实时测量所述距离测量装置所旋转的第二角度值,包括:水平角度和纵向角度值;无线通讯模块;处理器,其与所述距离测量装置、激光角度测量模组、雷达角度测量模组和无线通讯模块连接。本发明提高了测绘人员的工作效率,并提高了测绘图的精确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测量系统。
背景技术
大地测量研究测定和推算地面点的几何位置、地球形状及地球重力场,据此测量地球表面自然形状和人工设施的几何分布,并结合某些社会信息和自然信息的地理分布,编制全球和局部地区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专题地图的理论和技术学科。又称测量学。它包括测量和制图两项主要内容。测量学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城乡建设规划、国土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工作中,必须进行土地测量和测绘各种地图,供规划和管理使用。在地质勘探、矿产开发、水利、交通等建设中,必须进行控制测量、矿山测量、路线测量和绘制地形图,供地质普查和各种建筑物设计施工用。在军事上需要军用地图,供行军、作战用,还要有精确的地心坐标和地球重力场数据,以确保远程武器精确命中目标。测绘学主要研究对象是地球及其表面形态。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大地测量学、普通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海洋测绘和地图制图学等分支学科。
目前,测量人员在测量时,测绘人员手持测距仪器测数据,另外一名测绘人员用笔记录数据并粗略画出草图,测绘人员返回办公室后,根据草图在电脑上用软件进行最终的绘图。这种工作模式较为繁琐,极大的影响了测绘人员的工作效率。此外,由于是手工操作,对于大量复杂的数据,容易出现记录出错的情况。
发明内容
针对所提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量系统,包括:
转动部,其上设置有光线发射器;
底座,其与所述转动部转动连接,其上设置有光线发射器;
距离测量装置,其与所述转动部和底座连接,用于实时测量目标点的距离值,并生成对应的距离信号;
激光角度测量模组,其与所述转动部和底座连接,用于实时测量所述距离测量装置所旋转的第一角度值,包括:
水平角度测量模块,用于生成水平角度信号;
纵向角度测量模块,用于生成纵向角度信号;
雷达角度测量模组,其与所述转动部和底座连接,用于实时测量所述距离测量装置所旋转的第二角度值,包括:水平角度和纵向角度值;
无线通讯模块,其用于将所述距离测量装置、激光角度测量模组和雷达角度测量模组所测量的数据传送至处理器中;
处理器,其与所述距离测量装置、激光角度测量模组、雷达角度测量模组和无线通讯模块连接,所述处理器将接收到的第一角度值的水平角度值和纵向角度值分别与第二角度值的水平角度值和纵向角度值进行比较,当差值大于预设阈值,则角度测量偏离,当所述差值小于所述预设阈值,则将第一角度值的水平角度值与第二角度值的水平角度值平均值作为目标点水平角度值,将第一角度值的纵向角度值与第二角度值的纵向角度值平均值作为目标点纵向角度值,然后将所述目标点的距离值、水平角度值和纵向角度值对应为一个测量点,并根据所有测量点生成测绘图。
优选方案是:所述距离测量装置为激光测距仪。
优选方案是:所述水平角度测量模块为绝对值编码器。
优选方案是:还包括校准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晓春,未经陈晓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763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