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蜂巢式汽车助燃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78569.4 | 申请日: | 2016-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49702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高春生;施哲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高氏粘合剂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7/00 | 分类号: | C08L77/00;C08L51/08;C08L51/06;C08K13/02;C08K3/34;C08K3/22;F02M27/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李先林 |
地址: | 518117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蜂巢 汽车 助燃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助燃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蜂巢式汽车助燃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现实生活中,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生水平的提高,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人们面临着汽车尾气排污造成环境污染及自然燃料、原料逐渐匮乏的难题。时至今日,各大车厂还没找到一个理想的能提升燃烧效率、同时有效控制汽车尾气排放进的产品或者装置。
机动车引擎工作运转时,外界空气中的氧分子在正常状况下,其活性未达到激发态,与燃油混合雾化燃烧,通过引擎构造设计或调节气燃比均无法达到完全燃烧,在此状态下部分燃烧不完全的燃油没有完全产生应有的能量,而且燃烧不完全所产生的副产物也附着在引擎内部形成积碳,进而降低了引擎应有的效用,影响汽车动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蜂巢式汽车助燃器,解决燃料在引擎内由于燃烧不充分而导致油耗增加、动能下降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蜂巢式汽车助燃器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蜂巢式汽车助燃器的应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之一,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蜂巢式汽车助燃器,按照重量份数,所述蜂巢式汽车助燃器的制备原料包括5~18份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聚酰胺、45~61份聚酰胺树脂、0.5~3.5份螯合相容剂、4.5~9.0份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和15~40份无机综合次光子波动粉末。
进一步地,所述无机综合次光子波动粉末由60~88wt%高岭土、10~35wt%二氧化钛、0.3~2wt%氧化铕、0.6~1.2wt%氧化镱、0.5~1.8wt%氧化镝、0.6~1.8wt%氧化钬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聚酰胺中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枝接比例是0.8~1.5%。
进一步地,所述螯合相容剂由50~70wt%乙二胺四乙酸的金属盐、20~30wt%硬脂酸、10~20wt%钛酸酯组成。螯合相容剂的作用是防止团聚,改善体系的相容性。
进一步地,所述乙二胺四乙酸的金属盐是乙二胺四乙酸钠、乙二胺四乙酸钾、乙二胺四乙酸钙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中马来酸酐的枝接比例是1.0~1.5%。
进一步地,所述蜂巢式汽车助燃器呈圆筒状,密布设置多个呈蜂窝状的通道,通道的直径是0.1~1cm,通道的长度是3~10cm。
一种制备上述蜂巢式汽车助燃器的方法,具体是:将原料经搅拌后投入加热到140~160℃的混合双轴机,然后在240~265℃混合,通过模具压缩成膜,模料进入冷经冷却、切料后得到蜂巢式汽车助燃器。
一种上述的蜂巢式汽车助燃器的应用,将蜂巢式汽车助燃器安装于进气管路。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利用次光子波动的共振效果,其本身产生约3×1012~3×1013次的波动频率,影响空气中的氧分子,使其达到极高频的波动,进而使氧分子达到更活泼及更大的比容与燃油分子混合,使燃烧效果比普通未激化的情况下更加完全,在一定的燃油量下产生能量更多,机动车动力加大,每100公里油耗减少,最终达到省油的效果。
2、由于燃油更为完全燃烧,可使机动车之前所产生的积碳一并慢慢的清除出来,达到汽车原有设计的压缩容积做功,也更进一步提升动能。
3、由于燃油更为完全燃烧,可使引擎减少摩擦,增强引擎寿命,也使引擎平衡运作,刹车制动力降低,增加行驶安全性,使排放尾气中所含的CO与HC明显减少。
4、若空气中湿度达到一定的程度而且氧分子受波动的频率很高时,还能影响空气中的气态水分子,使其解离后参加燃烧,达到增加微量动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蜂巢式汽车助燃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以下的份数均指重量份。
实施例1
一种蜂巢式汽车助燃器,如图1所示,助燃器呈圆筒状,密布设置多个呈蜂窝状的通道,通道的直径是0.1~1cm,通道的长度是3~1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高氏粘合剂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高氏粘合剂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785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