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森林山蛭抗血栓肽Sylvestin及其基因和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979895.7 申请日: 2016-11-08
公开(公告)号: CN108059672B 公开(公告)日: 2021-06-11
发明(设计)人: 赖仞;刘伟慧;龙承波;吕秋敏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C07K14/815 分类号: C07K14/815;C12N15/15;A61K38/58;A61P7/02;A61P9/10
代理公司: 北京鼎宏元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58 代理人: 邓金涛
地址: 650000 云*** 国省代码: 云南;5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森林 山蛭抗 血栓 sylvestin 及其 基因 应用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森林山蛭(Haemadipsa sylvestris)抗血栓肽Sylvestin及其基因和应用,属于生物医学技术领域。森林山蛭抗血栓肽Sylvestin是森林山蛭镇痛肽基因编码的一种单链多肽,分子量4790.5道尔顿,等电点6.28。森林山蛭抗血栓肽Sylvestin由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编码森林山蛭抗血栓肽Sylvestin的基因,由SEQ ID NO: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组成。本发明森林山蛭抗血栓肽Sylvestin能够抑制FXIIa和kallikrein,有极显著的抗血栓和抑制急性脑出血的作用;该抗血栓肽具有结构简单、人工合成方便、抗血栓活性强,能作为制备FXIIa、kallikrein抑制剂和抗血栓和抑制急性脑出血药物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森林山蛭(Haemadipsasylvestris)抗血栓肽Sylvestin及其基因和应用。

背景技术

脑血管疾病是导致我国中老年人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也是世界性卫生战略研究重点之一。在脑血管疾病中,急性缺血性疾病的发病率居于首位,具有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全球脑卒中病死逾150万例/年,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研究治疗急性脑缺血的药物具有巨大的社会需求和重要的社会意义。

急性脑缺血的主要病因是脑血管栓塞,这是由于脑血管中血栓形成导致血流不畅,进而造成血管梗死的结果。治疗急性脑缺血的关键措施之一是解除血管栓塞,恢复缺血区血液供应。因此,溶栓治疗成为临床治疗急性脑缺血的关键环节。溶栓药物的应用被临床证明能有效解除脑缺血,成为治疗急性脑缺血的主要方向。目前被美国FDA批准的抗脑缺血药物只有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一种,但该药仅在发病3h有效。t-PA的作用靶点是纤溶酶原,会导致较高的出血发生率。以FXIIa(激活型凝血酶原十二因子)和kallikrein(激肽释放酶)为作用靶点的药物出血倾向非常低,因此以它们为作用靶点,研究和开发新型药效好、副作用低的治疗抗血栓药物,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

蛭类是我国的一种传统中药,两千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描述。《本草纲目》谓其:“咸走血,苦胜血。水蛭之咸苦,以除蓄血,乃肝经血分药,故能通肝经聚血。”中医认为水蛭是一种传统的破血药,有逐瘀、通经脉、利水道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血瘀经闭、中风偏瘫、跌打损伤等疾病。2005年,欧洲正式批准蛭类疗法为合法的治疗手段。每年仅在德国就有35万条水蛭用于医疗。

森林山蛭(Haemadipsa sylvestris),又称草蛭。蛭纲,水蛭科。体略呈长椭圆形,长约3厘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缅甸长林山。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缅甸、印度、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主要栖息于潮湿的山区草地或竹林里以及水附近或水中。当人畜经过时,就附着吸食血液。山蛭能分泌抗凝血的物质,破坏凝血功能。因此被山蛭咬过的伤口常流血不止。民间也利用这一性质,用山蛭来治疗病人的局部血流不畅。我们首次从森林山蛭中识别了一个作用很强的FXIIa和kallikrein抑制剂Sylvestin。

本发明涉及的多肽Sylvestin能够抑制血栓形成。通过动物模型证实它具有很强的抗血栓和抑制急性脑缺血活性。发明人将本发明的森林山蛭抗血栓肽Sylvestin全序列氨基酸结构经蛋白质数据库进行搜寻比较,未发现有任何相同多肽。发明人将本发明的森林山蛭抗血栓肽Sylvestin编码基因经基因数据库进行搜寻比较,未发现有任何相同基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基于上述理论研究和现有技术基础,提供一种新的具有强烈的抗血栓性的森林山蛭Sylvestin肽及其基因和应用。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798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