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控制蟹塘中小龙虾数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80117.X | 申请日: | 2016-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774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蔡春芳;朱健明;李二超;陈立侨;叶元土;何捷;邱小亮;姜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1/59 | 分类号: | A01K61/59;A01K61/10;A01G33/00;A23K50/80;A23K20/179;A23K10/22;A23K10/3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耿丹丹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中小 龙虾 数量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蟹塘中小龙虾数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清理养殖池塘;腊月初一至腊月廿日在养殖池塘中种植水草;种植水草后20‑45天,在养殖池塘中用网围圈养蟹种,网围外放养白鲢一龄鱼种和花鲢一龄鱼种,网围内的面积占养殖池塘总面积的1/5‑1/3;当水草长至15‑20cm时将网围拆除,并进行水草管理,使得水草良性更替,保证水质清澈;农历正月至农历五月向养殖池塘中投喂营养强化饲料,使得每亩养殖池塘的蟹获得4g‑10g的类胡萝卜素。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有效控制蟹塘中小龙虾的数量,且不影响养殖蟹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蟹塘中小龙虾数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大闸蟹,是我国特有的名优水产品,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辽河、瓯江,是我国淡水渔业的重要经济养殖品种,其中以长江水系河蟹生长快、规格大、抗病力强、味道鲜美而著名。目前,中华绒螯蟹的人工养殖产业发达,养殖面积和年产量巨大。河蟹产的卵,生成蚤状幼体,在适宜的生态环境中,河蟹的蚤状幼体经过大眼幼体、仔蟹、幼蟹、蟹种演变为成蟹。
由于入侵生物小龙虾的影响,河蟹的产量和规格大打折扣。有的蟹塘龙虾占据了主导地位,亩产100斤以上。这样的池塘河蟹平均规格一般不超过2两。在以小龙虾为重要养殖对象的苏北地区,这种情况损失相对较小,但在以河蟹为重要养殖对象的太湖地区,小龙虾的泛滥对养蟹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即使在苏北地区,有很多养殖户也以河蟹养殖为主,也不希望池塘中有小龙虾。为此,他们采取了一种叫做“泡塘”的措施,即用剧毒品浸泡池塘以达到杀死小龙虾的目的,不仅给河蟹食用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也成为河蟹“水瘪子”产生的重要诱因。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控制蟹塘中小龙虾数量的方法,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蟹塘中小龙虾数量的方法,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有效控制蟹塘中小龙虾的数量,且不影响养殖蟹的质量。
本发明的一种控制蟹塘中小龙虾数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清理养殖池塘;
(2)腊月初一至腊月廿日在养殖池塘中种植水草;
(3)种植水草后20-45天,在养殖池塘中用网围圈养蟹种,网围外放养白鲢一龄鱼种和花鲢一龄鱼种,网围内的面积占养殖池塘总面积的1/5-1/3;
(4)当水草长至15-20cm时将网围拆除,并进行水草管理,使得水草良性更替,保证水质清澈;
(5)农历正月至农历五月向养殖池塘中投喂营养强化饲料,使得每亩养殖池塘的蟹获得4g-10g类胡萝卜素。
进一步地,在步骤(2)中,水草为伊乐藻。
进一步地,在步骤(2)中,水草种植量为每亩80堆-150堆,每堆250g-500g。
进一步地,在步骤(3)中,蟹苗的放养密度为600-1500只/亩。
进一步地,在步骤(3)中,蟹苗为中华绒螯蟹。
进一步地,在步骤(3)中,白鲢一龄鱼种的数量为3-6尾/亩,花鲢一龄鱼种的数量为4-10尾/亩。
进一步地,在步骤(3)中,白鲢一龄鱼种和花鲢一龄鱼种的总量为8-12尾/亩。一龄鱼种的数量过多会影响蟹生长,数量过少对控制小龙虾数量无效。
进一步地,在步骤(4)中,水草管理为水草长至25cm-40cm时人工疏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8011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荧光蛋白的夜明珠培育方法
- 下一篇:一种海虾的池塘生态养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