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稻虾共作生态循环的种养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982809.8 | 申请日: | 2016-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770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戴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荆门市东宝区子陵铺镇水产技术服务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G16/00 | 分类号: | A01G16/00;A01K61/59;A01G33/00;A01G1/00;A01G17/02;A01G17/00 |
代理公司: | 荆门市首创专利事务所42107 | 代理人: | 董联生 |
地址: | 44800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稻虾共作 生态 循环 养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农业水产种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稻虾共作生态循环的种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使用国,也是最大的农药使用国。目前常年使用量在130万吨左右。在一些水稻高产地区,每年使用农药30多次,每公顷用量高达300kg,有的甚至超过450kg,过量使用,利用率低(30%左右)的问题,十分严重。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我国农药的过量使用在水稻生产中达40%。长期以来,由于水稻生产过程中农药的大量使用,对水稻安全生产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大量农业化学产品的使用,也造成了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有机物和重金属毒害物质的积累,使稻米安全质量下降。根据农业部门近年来对全国稻米市场抽查结果,稻米被重金属和农药污染已相当严重。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还会造成土壤板结,土壤理化性质恶化等害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稻田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使稻田土壤板结,土壤理化性质恶化,生产的稻米被农药和重金属严重污染而提供的一种不施用农药和化肥的稻虾共作生态循环的种养殖方法。
本发明中的稻虾(克氏原螯虾)共作生态循环的种养殖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稻田设置:在稻田周边开挖环形虾沟,沟宽3-5m,沟深1.2-1.5m,环形沟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15-20%,50亩以上的稻田要开挖十字虾沟或井字虾沟,要求田埂高100-1200c,埂顶宽80-10cm以上,田埂坡度1:2,进水口与排水口呈对角设置,在稻田和虾沟间筑一道25cm高的小围埂; 在稻田四周田埂上将隔离板埋入,隔离板露出地面60-80cm以上;
2、稻田施肥:
(1)、秋、冬季的稻田:将腐熟的人、畜粪,按稻田280-320kg/亩、虾沟180-220kg/亩作基肥和繁殖生物的饵料,收割后的稻草全部还田;
(2)、春、夏季的稻田:将腐熟的人、畜粪,按稻田900-1100kg/亩,虾沟180-220kg/亩作基肥和繁殖生物的饵料;
虾沟水的透明度保持在28-32cm,溶氧量在5-10mg/L;
3、植物种植:在虾沟内栽植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水生植物,水生植物的种植面积占水沟面积的9-11%;虾埂内侧搭架,种植瓜、豆、葫芦经济作物;虾埂外侧种植葡萄树、枣子树速结果的果树;
4、虾种投放及喂养:虾种投放前用10-2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4一6分钟,虾种投放分两期进行,在湖北地区:第一期投虾苗在4-5月份,规格为2一4cm的虾苗50kg/亩;第二期在8一10月份投放亲虾25一30kg/亩,亲虾雌雄比例为2一3:1;
虾苗、抱卵虾投放三天后,开始投饵,用麸皮、米皮、豆饼、碎鱼虾或颗粒饲料投喂,水温高于16度时、也要投饵,每天投喂二次,以傍晚投喂为主,日投喂量可按虾重的2%-4%;
5、水稻种植:每厢20株宽,株距16一20cm、行距18-22cm,厢与厢之间距离29-33cm;
6、病害防治:
1)、每月用聚维酮碘和20mg/L生石灰水交替全沟泼洒;
2)、5一10亩稻田安装一个诱虫灯;
7. 水位控制:进入3月份的时候,降低水位,沟内水位控制在28-32cm,以利提高水温。到4月中旬以后,逐步将水位提高到50一60cm,这样有利于克氏原螯虾的生长,避免克氏原螯虾提前硬壳老化。5月中旬以后,将稻田裸露出水面进行耕作,插秧时、田面水位控制在9cm左右,以后根据水稻的生长和克氏原螯虾的生长需求,确定水位。克氏原螯虾越冬前(10一11月份)的稻田水位应控制在20cm左右,使稻蔸露出水面,促进克氏原螯虾的生长。12月份一次年2月份,克氏原螯虾在越冬期间,稻田水位控制在40-50cm,以保证克氏原螯虾的安全过冬。
本方案技术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稻虾共作生态循环种养殖方法,实现了在同一稻田里既种稻又养虾,合理的改善了水稻的生长发育条件,促进了克氏原螯虾的生长,实现稻虾双丰收的目标,收到了“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的最佳效果,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有效的节约了土地、水资源,改善了土壤通透性,提高了土壤肥力,控制了水稻病虫害,极大地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可做到不施农药、化肥,即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既能让虾农收获安全食品,实现了农业节能减排,保持稻田良好的生态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荆门市东宝区子陵铺镇水产技术服务中心,未经荆门市东宝区子陵铺镇水产技术服务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828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