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环保硬化剂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984469.2 | 申请日: | 2016-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696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苏宗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星光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张秋越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雄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研磨 硬化剂 破碎 环保 粉粒 铝渣 半成品 筛选 再生混合料 胶结材料 过筛 筛网 废弃物 制造 废弃 伤害 制作 安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保硬化剂的制造方法,包含一收集步骤、一破碎研磨步骤、一筛选步骤,及一添加拌合步骤。该收集步骤是收集废弃铝渣及集尘灰。该破碎研磨步骤是对上述铝渣及集尘灰进行破碎研磨,以得到粉粒。该筛选步骤是以4号筛网对该粉粒进行过筛,以得到半成品。该添加拌合步骤,对该半成品添加至少总量1/10的胶结材料进行充分拌合,以完成该环保硬化剂的制作。借由上述步骤,能将废弃物充分利用,对环境的伤害降到最低,并且可以得到兼具安全与环保的建筑再生混合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硬化剂,特别是指一种环保硬化剂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水泥为民生工业的基础,用量庞大,但水泥原料已逐渐枯竭,恐有供需不均的现象产生,因此可发展出借由与原料成分相同的废弃物取代原矿进而生产出环保水泥。目前环保水泥采用废弃物为主要原料并添加石灰石等天然矿物以调整其成分,故其化学及矿物特性与一般水泥有所差异,但生产流程与一般水泥工厂相似。
根据环保署统计的资料指出,2011年事业废弃物申报量总计17,730,806公吨。其中电弧炉炼钢炉碴(石)占1,513,430公吨,约占总量的8.53%,而目前还原碴处理以倾倒及掩埋为主,亦有做为道路铺面的应用,惟最近研究指出还原碴经日晒雨淋会导致其中的氧化镁成分水化,产生路面膨胀的现象影响使用状态,故有必要寻求另一方法将还原碴资源化。
此外,石灰石污泥年产量约1.2万吨,受限于事业废弃物目前的处置方式,目前仅能以委外清运为主。石灰石污泥经烘干后,其成份中含有大量的氧化钙与天然石灰石无异。而中国台湾地区石材加工厂每年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数量超过110万吨以上。依据环保署废管处100年公告再利用废弃物申报量统计数据显示,石材污泥产量约为7.5万公吨/年。煤灰矿泥拌合料为中钢公司再生资源化的产品,是煤灰及矿泥经适当的配比拌合,经加工处理后即为煤灰矿泥拌合料,其年产量约为14万吨。因其含有高达60%以上的铁含量,故可直接再利用于取代铁碴作为水泥氧化铁的来源。
由于废弃污泥及电弧炉炼钢炉还原碴(石)其化学组成主要为大自然中常见元素硅、钙、铝及铁的氧化物,与水泥原料相似,应可取代水泥制程中所使用的原料,成为资源化可行的方向。故本研究尝试利用电弧炉炼钢炉还原碴(石)及废弃污泥取代传统石灰石矿、黏土及硅砂等天然材料,以期能建立具有市场性的应用技术,并有效解决工业废弃物处理处置等问题,并探讨环保水泥中单矿物组成及水化作用的影响。
有鉴于上述还原碴及废泥碴类的处理及资源化问题,由于废弃污泥及电弧炉炼钢炉还原碴的化学组成主要为大自然中常见元素硅、钙、铝及铁的氧化物,与水泥原料相似,应可取代水泥制程中所使用的原料,成为资源化可行的方向。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 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种环保硬化剂的制造方法,包含一收集步骤、一破碎研磨步骤、一筛选步骤,及一添加拌合步骤。
该收集步骤是收集废弃铝渣及集尘灰。该破碎研磨步骤是对所述铝渣及集尘灰进行破碎研磨,以得到粉粒。该筛选步骤是以4号筛网对该粉粒进行过筛,以得到半成品。该添加拌合步骤,对该半成品添加至少总量1/10的胶结材料进行充分拌合,以完成该环保硬化剂的制作。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手段,是在于上述的环保硬化剂的制造方法,还包含一介于该破碎研磨步骤及该筛选步骤间的磁选步骤,对该粉粒进行磁选以去除该粉粒中的金属成分。
本发明的又一技术手段,是在于上述的环保硬化剂的制造方法,还包含一介于该筛选步骤与该添加拌合步骤间的安定化处理步骤,对该半成品进行酸碱中和,使其pH值趋近或达到中性,以稳定其性质状态。
本发明的再一技术手段,是在于该添加拌合步骤中还添加有一与该半成品等量的玻璃粉集尘灰,该半成品是与胶结材料及玻璃粉集尘灰共同拌合而制成环保硬化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星光环保有限公司,未经星光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844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