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激光全息防伪膜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84692.7 | 申请日: | 2016-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396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9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方;黄婷;寇倩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华工图像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2D25/36 | 分类号: | B42D25/36;B42D25/46 |
代理公司: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24 | 代理人: | 方可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东***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光 全息 防伪 | ||
本发明属于全息防伪材料制备相关领域,并公开了一种激光全息防伪膜,其包括依次层叠的基膜、离型层、信息层、反射层和热熔胶层,其中该信息层由环氧树脂之类的基材、以及分散在其内部的大量微胶囊体组成,并且该微胶囊体的囊芯由加热固化剂组成,用于在模压过程与环氧树脂发生交联反应,进而使得全息浮雕图案固化;该囊壁则用于在模压之前阻断囊芯与基材之间发生接触。通过本发明,能够有效解决热塑性全息防伪膜的多个缺陷,并可获得接近100%高精度复制信息、不受热转移工况影响和便于长时间保存和维持高质量防伪功能的激光全息膜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全息防伪材料制备相关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激光全息防伪膜。
背景技术
随着激光全息模压技术的出现,使得低成本、大批量制造全息图得以实现。现有技术中的激光全息防伪膜一般由依次层叠的基膜、离型层、信息层、反射层和热熔胶层组成。其中信息层通常采用热塑性聚合物涂层,由此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该涂层通过热变形将金属模具上的浮雕图案压印在涂层或铝层上;在热转移时,膜带从离型层处将基膜和信息层分离,进而转移到样品表面。例如,在CN200710042226.8、CN201110349711.6 和US7824822B多份专利中,各自披露了有关热塑性图像层的材料组成和制备工艺等说明。
然而,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针对上述采用热塑性聚合物形成的激光全息防伪膜图像层而言,仍然存在以下的缺陷或不足:首先,热塑性聚合物的特性会导致在加热模压过程中发生弹性恢复,并可能导致信息复制度降低的问题;其次,在热转移过程中,信息层同样可能发生不可控的形变而导致发雾现象,这在温度较高的工况下尤其明显;最后,当热转移完成后,热塑性的信息层直接曝露于外界,不仅耐磨性较差,而且长时间存储后易发生图案磨损及受热扭曲等现象,导致防伪膜难于高精度、高质量地符合全息防伪的特定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不足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激光全息防伪膜,其中通过结合激光全息防伪膜的结构及其应用特征,针对性地对其信息层的组成构造、作用机理及具体材料等方面进行研究,同时对配套的一些关键结构参数作出进一步的优化设计,相应不仅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而且可获得接近100%高精度复制信息、不受热转移工况影响和便于长时间保存和维持高质量防伪功能的激光全息膜,并尤其适用于微米量级的譬如干涉正弦结构、梯形及三角形之类的微观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激光全息防伪膜,该激光全息防伪膜包括依次层叠的基膜、离型层、信息层、反射层和热熔胶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层的基材由环氧树脂或含有环氧树脂的聚合物制成,并且在该基材内部分散设置有大量的微胶囊体;各个微胶囊体由包裹在囊壁中的囊芯共同组成,其中该囊芯由加热固化剂组成,并用于在热模压过程中当囊壁受热压发生破裂后与所述基材发生热交联反应,进而使得承载于此基材的全息浮雕图案予以固化;该囊壁则用于在热转移之前阻断囊芯与所述基材之间发生接触。
通过以上构思,首先由于将激光全息防伪膜的信息层由热塑性材质替换为具备热固型特性的材质,这样不仅在热转移过程中即便工况温度很高,也不会导致信息层的全息浮雕图案发生发雾现象而是进一步清晰化,而且当与镍版分离后也不易发生弹性恢复,所制得的样品表明可获得近似100%的高精度镍板信息;另一方面,在以上基本构思的基础上,本发明中还设计了采用微胶囊作为固化剂受控释放的技术手段,较多的实际测试表明,该设计能够针对各类复杂图案和规格的全息防伪膜均取得良好的高精度效果,而且在操作时便于执行质量控制和提高效率,因而尤其适用于譬如微米量级的干涉正弦波、体型及三角形等微观结构的大规模工业化引用场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各个所述微胶囊体的尺寸被设定为 0.5μm~5μm,进一步优选为0.8μm~2μ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囊芯由加热固化剂组成,并且所述加热固化剂选自以下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双氰胺类化合物,有机酸酰肼类化合物,路易士酸络合物,咪唑类化合物,以及胺类及改性胺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华工图像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华工图像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846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压开关柜的静触头散热结构
- 下一篇:防伪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