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茶叶萃取杯在审
申请号: | 201610988133.3 | 申请日: | 2016-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657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艾光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光海 |
主分类号: | A47G19/22 | 分类号: | A47G19/22;A47G19/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27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茶叶萃取杯 封闭杯体 通气管 杯体 进气口 杯体口端 茶叶浸泡 识别装置 出气口 封口盖 侧壁 萃取 茶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叶萃取杯,包含杯体、封闭杯体底部的杯底和封闭杯体口端的封口盖,所述的杯体的侧壁上设置有通气管,该通气管的进气口在杯体口端,出气口接近杯底。该发明茶叶萃取杯,不仅仅能方便的被识别装置识别茶叶类型还可以加速茶叶浸泡时的萃取速度,使用非常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杯子,尤其涉及用于茶饮品制备设备的茶叶萃取杯。 该杯子可使得在饮茶过程中加速茶叶的萃取,方便快捷地泡制茶叶。
背景技术
现有的茶叶萃取杯一般由杯体、杯底和杯盖组成,杯子中放置茶叶,这样当杯子中注入水后,由于没有搅拌,茶叶和水不能快速充分融合,使得泡茶的时间很慢,不利于茶叶的萃取。 本发明的茶叶萃取杯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在杯体内设置了进气管,可以利用气体充分搅拌茶叶和水,使其快速萃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茶叶萃取杯,不仅仅能方便的被识别装置识别茶叶类型还可以加速茶叶浸泡时的萃取速度,使用非常方便。
为了实现本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茶叶萃取杯,包含杯体、封闭杯体底部的杯底 和封闭杯体口端的封口盖。
所述的杯体的侧壁上设置有通气管,该通气管的进气口在杯体口端,出气口接近杯底。 所述的注气管设置在杯体的侧壁内侧或侧壁外沿。 若所述注气管设置在杯体的侧壁 外延,该注气管的出气口只通向杯体内部。
所述的封口盖上印制有识别标志,该识别标志是数字编码、图形编码或条形编码。
所述的杯底使用和杯体相同的材料或者使用封口膜覆盖。
若杯底使用和杯体相同的材料,将杯底的中间部分设置为比其他部分的材料薄。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
1. 注气管结构的设置可以使得该杯在泡茶时注入气体,加快茶叶的萃取时间。
2. 封口盖上设置有识别标志,就可以方便辨别茶叶类型。
3. 杯底中间薄或者采取封口膜,容易刺破,方便茶水的流出。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茶叶萃取杯的结构示意图 ;
图 2 是本发明茶叶萃取杯的封口盖示意图 ;
图 3 是本发明茶叶萃取杯的另一封口盖示意图 ;
图 4 是本发明茶叶萃取杯的另一封口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 1 ~ 4 具体说明本发明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
如图 1 所示,为本发明茶叶萃取杯的结构示意图,该茶叶萃取杯包含杯体 1,连接 杯体 1 的杯底 2 以及封闭杯体的封口盖 3,所述的杯体 1 的侧壁上设置有通气管 4,该通气管 4 的作用在于可以使杯子注入气体,加快茶叶的萃取。 该通气管 4 可以设置在杯子的侧 壁内侧或侧壁外沿,该通气管 4 的进气口在杯体的顶端附近,该通气管 4 的出气口接近杯底 2,并且当进气管 4 设置在杯体侧壁外沿时,出气口与杯体 1 内部相通,可以将外界气体注入茶叶萃取杯内部。 根据外接进气管的直径的不同,在该通气管 4 的进气口处设置与进气管 的直径相匹配的连接端,用于方便外接进气管,并使得气体可以通过通气管 4。
所述茶叶萃取杯的杯底 2 使用和杯体 1 同样的材料完全封闭茶叶萃取杯底部,在此种情况下,杯底 2 的中间部分的材质预设为比其他部分的材质薄,使其比较容易刺穿。 或者杯底 2 也可以采用封口膜,采取封口膜覆盖的形式将封口膜覆盖到杯体的底部。 当使用 尖锐器件刺底时,杯底 2 中间容易被刺破,而使该茶叶萃取杯中茶水可以流出。
如图 2-4 所示,为该茶叶萃取杯的封口盖 3 的示意图。 该封口盖 3 的形状和大小与杯口形状大小匹配,使得茶叶萃取杯中放好茶叶后,封口盖 3 可以封闭到该茶叶萃取杯上,该封口盖 3 上还设置有标识茶叶类型的识别标志,该识别标注可以是数字编码、图形编 码或条码编码。 封口盖上设置识别标志的作用在于,该些识别标志可以被机器识别,以辨别 该茶叶萃取杯中的茶叶类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光海,未经艾光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881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