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储罐排放气减排及回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0991368.8 | 申请日: | 2016-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691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王晶;刘忠生;廖昌建;王海波;戴金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90/30 | 分类号: | B65D90/30;B01D53/78;B01D53/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3001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收塔 固定环板 储罐 边缘密封装置 紧密连接 密封膜 储罐排放气 回收系统 油气出口 喷射器 循环泵 浮盘 减排 下端 废气治理 喷射器液体入口 低压瓦斯系统 喷射器出口 污染物排放 吸收剂入口 吸收塔气体 过程安全 气体入口 液体出口 上端 上边缘 内壁 内环 连通 出口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储罐排放气减排及回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储罐、喷射器、吸收塔和循环泵;所述储罐内设置有浮盘、固定环板、边缘密封装置和密封膜,所述浮盘与边缘密封装置紧密连接,边缘密封装置上边缘与密封膜下端紧密连接,密封膜上端与固定环板内环紧密连接,固定环板外环与储罐内壁固定连接,固定环板上设置油气出口;储罐的油气出口与喷射器气体入口连接,喷射器出口与吸收塔下端连通,吸收塔气体出口经管线与低压瓦斯系统连接,所述吸收塔液体出口经循环泵后一路与喷射器液体入口连接,另一路与吸收塔吸收剂入口连接。该装置不存在污染物排放、废气治理过程安全可靠、设备简单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保护及节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油气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油品和化学品在储运过程中,逸散大量的油气或挥发性有机物(VOCs)。据统计,每年轻质油品逸散损失的油品约占轻质油品的0.5%,一方面导致大量的油气或挥发性有机物资源浪费,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导致严重环境污染。另外,由于油气和空气容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下限一般为1%~6%),油气逸散将导致相应设施周围的油气浓度容易达到爆炸极限,聚集在地面的油气给企业和消费者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危及企业的安全生产,直接影响操作人员及周围环境人员的健康。因此,对逸散油气进行回收处理是十分必要的。
传统油气回收处理方式有三种:一是直接作为燃料;二是将油气返回到油罐气液平衡系统中,增加油气分压,减少油品蒸发损失;三是采用回收装置和技术,如冷凝法、吸收法、吸附法及其组合工艺等。
WO9604978采用活性炭作为吸附剂,使用两塔交替再生-吸附工艺,真空泵变压解吸,解吸气体经冷凝器冷凝回收。活性炭吸附油气组分时,吸附放热使活性炭床层有较大温升,特别是油气浓度较高时,活性炭床层极易产生局部过热的现象,从而减少了吸附剂的使用寿命,使操作过程存在安全隐患。此外,油气中含较多高沸点有机物时,这些有机物容易被活性炭吸附,但难以通过抽真空解吸,这会显著减少吸附剂使用寿命。
CN1494454A公开了一种采用活性炭吸附法回收有机物的装置,吸附停止后,采用蒸汽解吸吸附有机组分,然后进入冷凝器冷凝回收冷凝油和冷凝水;蒸汽热解吸效率高,但能耗大,再生后的活性炭还需要降温、清洗,增加了装置操作费用。CN1522785A公开了一种油气回收方法,将油气压缩冷却,在加压的条件下吸附,该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能耗大,当处理油气量不稳定时,特别是油气量大幅度波动时,压缩机很难稳定操作。
CN101342427A公开了一种冷凝-吸附组合工艺回收油气的方法,油气先经过冷却-冷凝实现部分油气组分冷凝分离,未凝油气由吸附-变压解吸回收,吸附尾气达标排放,解吸油气返回冷却装置与收集油气混合进入冷凝器。其推荐油气冷凝温度为-80℃~30℃,优选-70℃~40℃。主要依靠冷凝液化来回收油气组分,冷凝温度低,在冷凝器内有结晶现象,需要定期除去水的结晶和凝结油,因此,需要两个系列冷凝器切换使用;装置总的能耗较大,制冷设备故障率较高。此外,在后续的吸附罐中也会出现结晶现象,显著降低了吸附剂的使用寿命。
现有储罐主要为拱顶罐、内浮顶罐和外浮顶罐,储罐呼吸过程中存在吸气、排气过程,储罐存在排放污染物的现象,排放气需要达标治理,存在治理工艺较为复杂、治理成本高等问题。另外,为了将储罐排放气集中治理,需要将储罐气相空间连通,因此,在排放气集中治理时,需要考虑罐区的安全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储罐排放废气回收处理装置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储罐排放气减排及回收系统。该装置不存在污染物排放、废气治理过程安全可靠、设备简单等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913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铁路罐车用集液装置及铁路罐车
- 下一篇:储油罐盘库切水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