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催化效应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91758.5 | 申请日: | 2016-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632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顾士平;顾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顾士平 |
主分类号: | H01M4/90 | 分类号: | H01M4/90;H01M8/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催化 效应 电池 | ||
1.光催化效应电池,由氢燃料电池构成,包括:
电极板1(101),氢气1(102),发光管阵列或有孔的平面发光管1(103),质子交换膜1(104),发光管阵列或有孔的平面发光管2(105),氧气或空气1(106),电极板2(107);外加电场板1(108),绝缘体1(109),绝缘体2(110),外加电场板2(111),电解液1(112);电解液2(113);外电路1(114);用电设备或电力变换器1(115);外电路2(116);
其特征是:
(1)发光管阵列或有孔的平面发光管1(103)用光催化效应催化氢的离解;
(2)发光管阵列或有孔的平面发光管2(105)用光催化效应催化氧的离解;
(3)电极板1(101)、电极板2(107)采用金属元素,或金属合金;或石墨,或碳的纳米颗粒;或硅的纳米颗粒;或碳纳米线;或硅碳纳米线;电极板1(101)和电极板2(107)上粘附:一种或多种金属颗粒、或活性碳、或无定型碳、或石墨烯、或洋葱型碳、或富勒烯、或碳纳米管、或碳纳米颗粒、或硅纳米颗粒、或硅纳米线;其成分可以与电极板的材料成分相同,或不同;增加表面积,提高燃料电池的反应效率;
(4)外加电场板1(108)与外加电场板2(111)之间加上电压产生外加电场,外加电场加速氢离子的定向运动,提高燃料电池的效率;
(5)氢燃料电池通过控制:外加电场板1(108)和外加电场板2(111)之间的外加电场电压大小;或氢气1(102)、氧气或空气1(106)输入气体的多少;或发光管阵列或有孔的平面发光管1(103)、发光管阵列或有孔的平面发光管2(105)发光强度,来控制燃料电池输出功率大小;
(6)氢气1(102)由外部通入后,氢气吸附在电极板1(101)上;或氢气吸附电极板1上附有的纳米颗粒上;
经发光管阵列或有孔的平面发光管1(103)发出的紫外线、或X射线、或γ射线的照射,将氢气催化离解为氢离子和电子,电子流过电极板1(101)通过外电路1(114)传送到用电设备或电力变换器1(115);
氢离子脱离电极板1(101)溶解在电解液1(112):
由于氢离子的浓度差而发生扩散,氢离子通过质子交换膜1(104),到达电解液2(113);
或在外加电场板1(108)和外加电场板2(111)之间电场的作用下定向运动通过质子交换膜1(104),到达电解液2(113);
或在外加电场板1(108)和外加电场板2(111)之间的电场和氢离子的浓度差的共同作用下通过质子交换膜1(104),到达电解液2(1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顾士平,未经顾士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9175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信系统
- 下一篇:一种红葡萄酒的酿造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