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主站-变电站数据协同辨识方法及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93724.X | 申请日: | 2016-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864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淼;邓兆云;王磊;任晓辉;郎燕生;狄方春;马晓忱;谢巧云;刘鹏;李大鹏;张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电站 数据 协同 辨识 方法 及其 装置 | ||
1.一种主站-变电站数据协同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I、获取变电站数据;
II、变电站数据辨识;
III、主站-变电站的协同辨识;
所述步骤I的变电站数据包括:模型数据和量测数据;所述模型数据包括厂站、母线、刀闸、断路器、交流线路端点、变压器绕组、发电机、负荷、电容电抗器、串联补偿器和换流器;所述量测数据包括三相电压、三相有功功率、三相无功功率、三相电流、断路器和刀闸的遥信状态;
所述步骤II的变电站数据辨识包括模型校验和量测校验;
所述模型校验包括对电网设备的层次关系的正确性校验和拓扑连接关系的正确性校验,所述正确性校验包括:厂站的区域属性校验、电网设备的厂站校验、电网设备连接点号校验、电网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校验、电网设备的电压等级属性校验、变压器绕组的变压器属性校验和交流线段端点的交流线段属性校验;
所述量测校验包括对三相电压、三相有功功率、三相无功功率和开关遥信的正确性校验,所述正确性校验包括:母线功率平衡性校验、母线电压校验和开关遥信校验;
所述母线功率平衡性校验包括:按下式计算母线功率不平衡量Y:
其中,Zi为计算母节点的电网设备i的量测观测值;
所述母线电压校验包括:
1)按下式计算A相、B相和C三相母线的电压估计值:
和
2)按下式计算并联运行的双母线或者多母线的电压估计值:
其中:和分别表示母线i的相电压量测值和估计值;为母线i的相电压量测权重,wi为并联运行的母线电压权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站-变电站数据协同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量测包括远程终端单元RTU量测和同步相量测量装置PMU量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站-变电站数据协同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遥信校验包括:根据开关的PMU电流量测对开关的开合状态的校验包括:
1)根据流过某开关的电流幅值是否大于有无电流的判定门槛值ε确定开关的闭合,根据开关时刻t的电流幅值的大小建立开关的待定开合状态
2)根据的开关状态计算的各开关节点的注入电流之和确定开关的状态或开关的电流量测的数据的性质;
3)用其他节点或开关的电流修正电流量测错误的开关,并根据修正后的电流量测建立新的待定开合状态并将与时刻t-1的开关状态对比,得到发生变位的开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站-变电站数据协同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II的主站-变电站的协同辨识包括:
如下式所示的变电站接入主站后形成的环网量测参数匹配性的校验:
其中Pu,Xu分别为环网支路的有功量测值和支路电抗参数值。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数据读取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变电站数据辨识模块和主站-变电站协同辨识模块;
所述数据读取模块,用于从变电站端的模型服务和量测服务获取变电站的模型数据和量测数据;
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把读取的数据进行分类处理;
所述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数据;
所述变电站数据辨识模块,用于对变电站的模型数据和量测数据进行变电站状态估计、正确性校验和修正;
所述主站-变电站协同辨识模块,用于变电站数据与主站数据的匹配性校验,通过主站和变电站的协调计算,校对变电站的辨识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9372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