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双向循环神经网络的室内轨迹预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95627.4 | 申请日: | 2016-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684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王生生;岳晴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C21/20 | 分类号: | G01C21/20;G06N3/02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恒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2212 | 代理人: | 李荣武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样点 神经网络 双向循环 轨迹预测 校准 室内空间 室内 预测 预处理 室内定位技术 连通性问题 调节器 历史轨迹 室内定位 室内移动 数据稀疏 问题特点 序列输入 预测目标 自适应 聚类 算法 改进 保证 | ||
1.一种基于双向循环神经网络的室内轨迹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室内空间预处理;
根据室内定位得到的历史轨迹数据集对室内空间进行预处理,判断室内空间网格之间的连通性,将室内空间划分成若干区域;
步骤二、把室内定位得到的轨迹集中的目的地进行聚类;
将历史轨迹数据集与划分好的室内区域相结合,使用mean-shift聚类算法,对目的地进行聚类;
步骤三、利用室内定位技术,得到需要预测目标的采样点序列;
步骤四、采样点序列校准;
(1)、根据轨迹的历史数据集中各个轨迹时间和空间信息,计算不同网格及区域之间的转 换率;
(2)、利用时间和空间的转换率对采样点进行校准,得到与原始轨迹相近的采样点序列;
步骤五、根据室内轨迹预测问题特点,改进双向循环神经网络的结构,对前后向神经网络各删除一个隐含层,然后利用自适应梯度调节器进行训练,调节embedding列表的数据,使得偏差最小,将经过校准的采样点序列输入到改进后的双向循环神经网络中,进行目的地预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向循环神经网络的室内轨迹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包括以下步骤:(1)将室内空间按照设定的值分成由大小相同的网格组成的参考系、(2)定义空间接近、(3)空间连通和连通域、(4)提出连通域标记算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向循环神经网络的室内轨迹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轨迹的历史数据集中各个轨迹时间和空间信息,计算不同网格及区域之间的转换率;(2)利用时间和空间的转换率对采样点序列进行校准,得到与原始轨迹相近的采样点序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向循环神经网络的室内轨迹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对双向循环神经网络的结构进行改进,在此基础上对经过校准的采样点序列进行目的地预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9562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