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止血剂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96028.4 | 申请日: | 2016-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4922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边文海;李倩;陈秀;王超展;边六交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24/08 | 分类号: | A61L24/08;A61L24/02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61216 | 代理人: | 王芳 |
地址: | 71006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止血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型止血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止血剂,尤其涉及一种可防止伤口温度上升的快速止血剂。
背景技术
目前,外科手术中常用的传统止血材料有氧化纤维素、可吸收明胶海绵、胶原蛋白海绵和沸石等,虽然它们都可作为局部止血材料,但各自都有较大缺点并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例如沸石止血剂在应用过程中由于释放大量热能使局部温度升高而产生组织热灼伤的副作用,严重制约了它的应用。
实验研究发现,止血过程中,止血剂吸收血液中大量水份,若该过程瞬间完成,止血剂放热现象严重,使得伤口温度明显增加,甚至对伤口组织产生灼伤,疼痛感倍增。因此,快速止血与伤口升温本身为一对矛盾对映体。然而,现有的以微孔淀粉为主体的止血剂,在止血过程中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升温现象。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降低伤口温度的快速止血剂,在具备现有止血剂良好的相容性、可自行吸收,抗感染、加快伤口愈合、迅速止血的优点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保证在使用本发明止血剂时伤口温度不会大幅升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快速止血剂,制备原料包括微孔淀粉、钙离子或锌离子,壳聚糖或甲壳素。
每100g微孔淀粉中,壳聚糖或甲壳素加入量为1-50g,钙离子加入量为10-500μmol或锌离子的加入量为6-80μmol。
优选的,每100g微孔淀粉中,壳聚糖或甲壳素加入量为30g,钙离子加入量为200μmol或锌离子的加入量为20μmol。
微孔淀粉孔径<2μm,采用玉米微孔淀粉。
快速止血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在高浓度氮气环境中依次加入微孔淀粉、钙离子或锌离子以及壳聚糖或甲壳素混合制成快速止血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的快速止血剂在使用时不会使伤口处的皮肤温度明显上升,能够有效防止止血时伤口处的温度大幅上升,避免了现有止血剂使用时伤口处温度升高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2)本发明快速止血剂一旦喷洒在伤口上,就如同海绵一样会迅速吸收血液中的水分而使血液中的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和血蛋白等得到迅速浓缩,从而触发最初的凝血,然后在凝血过程完成后,由淀粉酶将其分解为人体所吸收。这种快速止血剂在生物体内会自动降解为生物体可以吸收的小分子,被周边细胞吸收,无毒无副作用,不会引起体内通常会有的排异反应。因此在手术中和手术后无须将它移除,从而避免了伤口受到污染的可能,给其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手术提供了必要条件。同时,由于甲壳素和壳聚糖都具有一定的杀菌和促进伤口愈合作用,因此,它们的加入既可以防止止血剂本身在储藏和运输过程中的细菌感染和变质,又可以对受伤伤口进行初步的抗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
(3)本发明快速止血剂能够用于各种中小动脉之下的内外创伤止血。
具体实施方式
在人血液中,红细胞是双面凹的圆饼状,边缘较厚而中间较薄,就好像一个甜甜圈一样,只是当中没有一个洞而已,红细胞的直径通常为6-9微米;白细胞则有5个类型: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它们的直径分别为:单核细胞14-25微米,大淋巴细胞13-20微米,中淋巴细胞9-12微米,小淋巴细胞5-8微米,嗜酸性粒细胞10-15微米,中性粒细胞10-12微米,嗜碱性粒细胞10-12微米;而血小板是体内最小的血细胞,板直径约为2-4微米,是有折光的扁圆形小体。正常时呈圆盘状,有时可伸出伪足。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前期制备的微孔淀粉表面的微孔直径小于这些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直径(比如小于1微米),当血液与这种微孔淀粉接触后,血液的绝对主要成分水分子能够迅速进入这些小孔,而这些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由于它们的直径太大而不能进入这些小孔,这样瞬间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浓度就会增加好几倍,更有利于止血。但是,在后期的研究发现,单纯应用微孔淀粉止血的最大缺点是,在止血时在伤口处会吸收大量的水分,从而导致伤口处温度的升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大学,未经西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960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