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回转窑及其温度分布和热量流速的调节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97257.8 | 申请日: | 2016-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597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王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1/216 | 分类号: | C22B1/216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26 | 代理人: | 杨冬;何强 |
地址: | 615032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转窑 上窑 调节装置 温度分布 窑门 栓连接 门扇 窑内温度分布 焙烧 熟料 钙化焙烧 温度稳定 出料端 双开门 精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回转窑及其温度分布和热量流速的调节方法及装置。调节装置包括上窑门、上窑门门栓、下窑门、下窑门门栓以及设置在所述上窑门上的子窑门,所述上窑门和所述下窑门均为双开门,所述上窑门的两个门扇之间通过上窑门门栓连接,所述下窑门的两个门扇之间通过下窑门门栓连接。所述调节方法采用本发明的调节装置调节回转窑内温度分布和热量流速。回转窑包括本发明的调节装置,所述回转窑内温度分布和热量流速的调节装置设置在回转窑出料端。本发明的回转窑内温度分布和热量流速的调节装置,相对于传统窑门装置,其对窑内温度分布、热量流速的调节更为精细、精准,更有利于焙烧温度稳定控制,稳定性更高,使钙化焙烧的熟料转化率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氧化钒生产的回转窑,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回转窑内温度分布和热量流速的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的,在氧化钒生产工艺中,“钙化焙烧—硫酸浸出”工艺相对于常见的“钠化焙烧-水浸”工艺具有钒产出率更高的优点。
然而,在“钙化焙烧—硫酸浸出”工艺中,回转窑钙化焙烧是该工艺技术的核心。焙烧最重要的是对温度的控制,温度分布对应回转窑内的热通量是否连续、均匀、稳定,都会影响焙烧效果的好坏,进而影响焙烧过程中熟料的转化率。
其中,窑门安装在回转窑出料端,其基本功能是对回转窑内的温度分布、热量流速进行调节,温度分布是否合理、热量流速是否连续、稳定,其热流流通速率快慢对于钙化焙烧工艺具有重大影响。
现有的窑门设计简单,对温度分布、热量流速的调节偏大,造成回转窑内温度分布紊乱、热量流速忽快忽慢,窑内物料受温度分布、热量流速的影响较大。由于钙化焙烧对温度稳定性要求非常高,采用现有的窑门设计常常导致回转窑内温度分布不合理、热量流速紊乱、分步氧化、钙化反应不完全等问题,熟料转化率通常只能达到87%左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多个问题。例如,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解决窑内温度分布、热量流速的调节不精细、精准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回转窑内温度分布和热量流速的调节装置。所述回转窑内温度分布和热量流速的调节装置包括上窑门、上窑门门栓、下窑门、下窑门门栓以及设置在所述上窑门上的子窑门,其中,所述上窑门和所述下窑门均为双开门,所述上窑门的两个门扇之间通过上窑门门栓连接,所述下窑门的两个门扇之间通过下窑门门栓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回转窑内温度分布和热量流速的调节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回转窑内温度分布和热量流速的调节装置可以包括四个子窑门,并且所述四个子窑门中的两个子窑门设置在所述上窑门的左门扇上,另外两个子窑门设置在所述上窑门的右门扇上。
根据本发明的回转窑内温度分布和热量流速的调节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窑门的左门扇上的两个子窑门和所述上窑门的右门扇上的两个子窑门均沿回转窑高度方向设置,并且所述上窑门的左门扇上的两个子窑门和所述上窑门的右门扇上的两个子窑门之间对称分布。
根据本发明的回转窑内温度分布和热量流速的调节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四个子窑门的形状和大小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回转窑内温度分布和热量流速的调节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子窑门为平开门。
根据本发明的回转窑内温度分布和热量流速的调节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子窑门上设置有门把手。
根据本发明的回转窑内温度分布和热量流速的调节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窑门的左门扇上的两个子窑门的左侧和所述上窑门的右门扇上的两个子窑门的右侧分别通过铰链连接在上窑门上。
根据本发明的回转窑内温度分布和热量流速的调节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窑门门栓和所述下窑门门栓的数量均为两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972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