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MEMS吸气剂图形化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98157.7 | 申请日: | 2016-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1708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刘磊;陈博;喻磊;王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方电子研究院安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81C1/00 | 分类号: | B81C1/00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34113 | 代理人: | 陈俊 |
地址: | 23303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mems 吸气 图形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电子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MEMS吸气剂图形化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是以微电子、微机械以及材料科学为基础,研究、设计、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微型装置,包括微传感器、微执行器等,MEMS器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批量化生产等诸多优点。
加速度计、陀螺等MEMS器件圆片级真空封装后器件内真空度直接影响器件性能的稳定性及可靠性。目前,MEMS器件内部保持真空度的方法是在器件盖帽中制备吸气剂薄膜。用于MEMS圆片级封装的吸气剂薄膜具有高度多孔性和良好的机械稳定性,同时,为了保证MEMS器件有效地工作在恶劣环境下,吸气剂薄膜对基底还需要具有较好的黏附性。用于MEMS真空封装的吸气剂制备方法主要为磁控溅射工艺或蒸发工艺,磁控溅射法制备的吸气剂薄膜具有较高的成膜精度,膜厚一般为几百纳米到几微米。
由于吸气剂薄膜需要制备在MEMS器件晶圆级级真空封装的盖帽中,常用的吸气剂薄膜图形化方法为剥离法(lift off)和掩膜法(shadow mask)。深腔剥离工艺会对键合面造成损伤,会影响后续键合工艺质量;而常规掩膜法存在对准控制、掩膜夹持、深腔底部图形扩散和深腔周围键合环污染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MEMS吸气剂图形化制备方法,该方法能够避免对键合面造成污染和损伤,保证后序键合质量,另外,能够有效控制盖帽深腔底部图形扩散,实现更好的MEMS晶圆级真空封装。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MEMS吸气剂图形化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硅衬底上采用光刻工艺制作符合设计要求的空腔图形,保留光刻工艺在硅衬底顶面形成的钝化层;
S2、利用KOH工艺在空腔图形位置腐蚀硅衬底,形成空腔;
S3、去除硅衬底上的钝化层,得到硅盖帽;
S4、在硅盖帽顶面制作晶圆级键合环;
S5、取硅基底,在硅基底顶面采用光刻工艺制作上掩膜图形,上掩膜图形与空腔图形相同,保留光刻工艺在硅基底顶面形成的上钝化层;
S6、利用KOH工艺在上掩膜图形位置腐蚀硅基底,形成上腔体;
S7、在硅基底底面采用光刻工艺制作下掩膜图形,下掩膜图形与上掩膜图形相交错,保留光刻工艺在硅基底底面形成的下钝化层;
S8、利用KOH工艺在上掩膜图形位置与下掩膜图形位置,对硅基底进行双面对通腐蚀,腐蚀至下钝化层时即停止;
S9、去除上钝化层与下钝化层,得到与硅盖帽空腔相适应的立体掩膜;立体掩膜的厚度即为所述上腔体的深度;
S10、利用自对准工艺将立体掩膜嵌入硅盖帽空腔,采用物理气相沉积工艺在硅盖帽空腔底部制备MEMS吸气剂;
S11、将立体掩膜从硅盖帽取下,完成图形化吸气剂薄膜的制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舍弃传统的平面掩膜,采用与硅盖帽空腔相适应的立体掩膜,利用自对准工艺将立体掩膜紧密嵌入硅盖帽空腔,无需额外的对准工艺以及固定夹具,大大降低了制备成本;并且在沉积吸气剂时,能够有效控制硅盖帽空腔底部的图形扩散,避免吸气剂薄膜污染硅盖帽空腔周围键合环,极大提高器件吸气剂的 工作性能;另外,本方法立体掩膜的制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工艺易于实现,便于推广和应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步骤S1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步骤S2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步骤S3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步骤S4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步骤S5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步骤S6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步骤S7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步骤S8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步骤S9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步骤S10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步骤S11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MEMS吸气剂图形化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如图1所示,在硅衬底1上采用光刻工艺制作符合设计要求的空腔图形2,保留光刻工艺在硅衬底1顶面形成的钝化层3;
S2、结合图2所示,利用KOH工艺在空腔图形2的位置腐蚀硅衬底1,形成空腔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方电子研究院安徽有限公司,未经北方电子研究院安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981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磁性封装微机器人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微通道阵列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