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豆的综合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02780.9 | 申请日: | 2016-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710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发明(设计)人: | 李耘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耘天 |
主分类号: | A01G22/40 | 分类号: | A01G22/40;A01C21/00;A01C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5500 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黄***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豆 栽培 化肥施用量 大豆品种 秸秆还田 精准施肥 抗病虫害 深耕堆垄 抗倒伏 抗寒 抗旱 高产 土壤 节约 能源 种植 农民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豆的综合栽培方法,它是通过新式种植、精准施肥、深耕堆垄、秸秆还田四项措施来完成的。本发明可以提高优良的大豆品种的品质与产量,能够提高土壤保土、肥、水和抗寒、抗旱、抗倒伏、抗病虫害功能,在保障大豆优质高产的前提下,减少化肥施用量,为农民节本增收,为国家节约能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栽培技术领域, 确切地说是一种大豆的综合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农业体系至今没有标准的大豆栽培模式,稀植与不合理的密植都是制约大豆高产的瓶颈,特别是大豆在开花时,功能叶接受光照不足,大豆就会空莢缺粒,造成减产 ;还有农民耕地整垄没有标准,盲目与随意性大 ;尤其是施肥,种植大豆大部分农民都是用传统的方式盲目施肥,偏施 “高氮型”复混肥或掺混肥料。 在东北地区每公顷种植 30,000株左右,底肥用掺混肥料量大于 600 斤,在大豆开花前还要追施尿素 100 斤左右,合计每公顷施化肥量大于 700 斤,折合每株用化肥量大于 10 克。 这不仅大量浪费资源、污染环境,更重要的是化肥利用率随着量的不断扩大而随之大幅降低。 同时由于“高氮”型化肥导致大豆技叶疯长甚至引起病虫害暴发和倒伏现象普遍存在。
综合多方面因素,大豆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而产量却得不到提高甚至减产绝收。 根据人口不断增长,土地不断减少的中国农情,大豆粗放式的栽培方法与传统的施肥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和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符合我国国情、农情和生态环保要求的一种大豆的综合栽培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
一种大豆的综合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是通过新式种植、精准施肥、深耕堆垄、 秸秆还田四项措施来完成的,所述的新式种植指的是 :大豆直播、南北开行、宽行窄株以及宽窄行等量均衡密植,所述的精准施肥指的是 :使用用量为 0.005-0.007克 /株的拌种型植物聚能肥对种子进行拌种处理,底施大豆专用型生态功能 BB 肥 2-4 克 / 株、功能有机肥 4-6 克 / 株、生物菌肥 0.1-0.3 克 / 株 ;当大豆开花后叶面喷施喷施型植物聚能肥 0.006-0.01 克 / 株、兑水量为 2-4 毫升 / 株 ;当大豆株高为 37-43 厘米时叶面喷施植物调节剂多效唑 0.006-0.01 克 / 株、兑水量为 4-8 毫升 / 株 ;当大豆株高为 28-32 厘米时叶面喷施液体硅肥 0.008-0.012 克 / 株、兑水量为 2-4 毫升 / 株。
所述的深耕堆垄指的是 :耕层深度大于 30 公分, 堆成的垄宽 70-110 公分、高20-30 公分。
所述的秸秆还田指的是 :将前茬大豆秸秆 60%-80% 还田,还田前用秸秆腐烂剂喷 施秸秆。
所述的宽行窄株与宽窄行等量均衡密植指的是 :窄行距 25-35 公分与宽行距50-70 公分等量均衡、株距 15-25 公分。
所述的生物菌肥为根瘤菌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
1、本发明采用新式种植方法,大豆将充分利用了太阳的光能和大自然的风能,使大豆从种植到收获整个生长期内都具有通风透光的良好生存环境,从而为大豆优质高产奠定了基础。
2、本发明采用精准施肥方法,不但可以保障大豆全生育期內能均衡得到充分营养,能使大豆稳健生长 ( 并杜绝疯长现象),中后期绝对不出现脫肥现象,从而达到活杆成熟,产量翻番 ;而且与传统施肥相比能节约 50% 化肥施用量,为农民节本增收,为国家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本发明通过深耕堆垄、秸秆还田盖垄、增施功能生物有机肥,改良了土壤,将种地与养地相结合,使土地越种越肥沃,来年大豆更高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耘天,未经李耘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027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豌豆种植方法
- 下一篇:一种红根野蚕豆组培苗的移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