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的行李箱闩锁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04939.0 | 申请日: | 2016-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664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任龙赫;金昌守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平和精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E05B83/16 | 分类号: | E05B83/16;E05B81/06;E05B81/20;E05B81/32;E05B7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行李箱 模块 | ||
1.一种用于车辆的行李箱闩锁模块,包括:
底板;
第一锁定槽,撞针被插入在该第一锁定槽中,所述第一锁定槽具有从所述底板的下端朝向所述底板的中心部的凹陷形状;
主齿轮,其设置在所述第一锁定槽的上方,可旋转地连接到所述底板,并且通过电动机被提供动力;
爪形部件,该爪形部件的中心部在所述第一锁定槽的一侧可旋转地连接到所述底板,其中所述爪形部件的一端包括第二锁定槽,该第二锁定槽具有朝向该爪形部件的中心部的凹陷形状,并且面向所述撞针的进入位置,并且所述爪形部件的另一端包括在该爪形部件的另一端的外周面处的闩锁突起;
连杆组件,其连接到所述主齿轮,并且被配置为与所述主齿轮的旋转联动地移动,以将动力传送到所述爪形部件;以及
爪锁定组件,其被提供来自所述连杆组件的动力以使所述爪形部件的移动固定或解除固定,
其中当所述主齿轮通过所述电动机在一个方向上旋转时,所述连杆组件和所述爪锁定组件与所述爪形部件的闩锁突起接合以锁定所述爪形部件,
当所述主齿轮在相反的方向上旋转时,所述连杆组件和所述爪锁定组件与所述爪形部件的闩锁突起分离以将所述爪形部件解除锁定,
其中所述爪形部件的闩锁突起包括第一闩锁突起、第二闩锁突起和第三闩锁突起,并且
所述连杆组件包括:
第一连杆,该第一连杆的第一端被固定到所述主齿轮,并且根据所述主齿轮以联动方式移动,并且该第一连杆的中心部包括狭槽;
第二连杆,该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以铰接的方式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并且该第二连杆的中心部包括突起;以及
第三连杆,该第三连杆的第一端连接到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杆的中心部的所述狭槽,能够沿着所述狭槽移动,并且该第三连杆的第二端以铰接的方式连接到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闩锁模块,其中所述电动机和所述主齿轮使用蜗杆和蜗轮连接以传送动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闩锁模块,其中所述爪锁定组件包括:
解除杆,该解除杆的一端可旋转地连接到所述第一锁定槽的另一侧,并且该解除杆包括从该解除杆的中心部突出到所述第一锁定槽的延伸部;以及
棘爪杆,该棘爪杆的一端与所述解除杆同轴可旋转地连接,并且该棘爪杆根据所述解除杆以联动方式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李箱闩锁模块,其中当所述主齿轮逆时针方向旋转时,所述第一连杆也旋转,所述第二连杆的突起向下按压所述解除杆的延伸部,使得所述解除杆顺时针方向旋转,随着所述解除杆联动而移动的所述棘爪杆按压所述爪形部件的第一闩锁突起,使得所述爪形部件顺时针方向旋转,直到所述爪形部件到达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之间的铰接件,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之间的所述铰接件按压所述第一闩锁突起,使得所述爪形部件顺时针方向旋转,直到所述棘爪杆与第二闩锁突起接合,以便执行第一锁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李箱闩锁模块,其中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之间的所述铰接件按压所述第一闩锁突起,使得所述爪形部件顺时针方向旋转,直到棘爪杆与所述第三闩锁突起接合,以便执行第二锁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李箱闩锁模块,其中当所述主齿轮顺时针方向旋转时,所述解除杆通过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之间的铰接件进行逆时针方向旋转,所述棘爪杆根据所述解除杆以联动方式逆时针方向旋转,所述棘爪杆与所述第三闩锁突起分离而被释放,以便执行解除锁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行李箱闩锁模块,还包括控制器,其中所述控制器通过附接到所述解除杆的第一传感器检测第一锁定状态,通过控制电动机操作来控制所述主齿轮的逆时针方向旋转,通过设置为在所述底板上与所述爪形部件相邻的第二传感器来检测第二锁定的完成,通过设置在所述主齿轮上的第三传感器来控制所述主齿轮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并且控制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之间的所述铰接件使其设置在所述爪形部件的所述第二闩锁突起。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行李箱闩锁模块,其中所述解除杆的另一端被提供力以进行逆时针方向旋转,以便执行应急打开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平和精工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平和精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0493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锁
- 下一篇:反映不同储层渗流能力差异的相渗曲线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