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真空强制吹氧脱碳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07457.0 | 申请日: | 2016-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0209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周伟;曾建华;张彦恒;何俊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7/068 | 分类号: | C21C7/068;C21C7/10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26 | 代理人: | 柯海军;武森涛 |
地址: | 617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碳 强制吹氧 吹氧 进站 冶金技术领域 吹氧脱碳 设备工艺 生产效率 脱碳效果 脱碳效率 压力控制 转炉冶炼 吹氧量 连铸 氧枪 | ||
本发明涉及吹氧脱碳的方法,特别涉及真空强制吹氧脱碳的方法,属于冶金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真空强制吹氧脱碳的方法,该方法能快速脱碳,提高生产效率。本发明的真空强制吹氧脱碳的方法包括步骤如下:a.转炉冶炼;b.LF;c.RH;d.连铸;其中,RH吹氧量按进站[C]*1.33+200~350ppm控制,RH进站真空开始循环即开始下氧枪,真空度≤10kPa开始吹氧,吹氧过程不采用压力控制。采用本发明方法,不需要控制RH的真空度,设备工艺简单,并且还产生了快速脱碳的效果,脱碳效率高,脱碳效果很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吹氧脱碳的方法,特别涉及真空强制吹氧脱碳的方法,属于冶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西昌钢钒产品定位于高品质、高附加值品种,汽车面板用钢为其首要开发目标,但从初期产品质量与国内外先进厂家对比情况来看,明显的差距就在于产品碳含量的控制,课题工作开展前,西昌钢钒IF钢碳含量基本在0.0030%~0.0050%之间(成品碳≤0.0020%的比例不到40%),远低于同期国内先进厂家成品碳≤0.0020%的控制水平,只能满足一般品质的超低碳钢生产需求,无法满足汽车面板、高品质电工钢的开发。
申请号为201510802460.0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转炉生产超低碳钢过程中RH脱碳处理方法,其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防止转炉工艺生产超低碳钢过程中RH插入管粘渣。
申请号为201110177807.9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RH精炼过程快速深脱碳的方法,其采用脱碳溶剂进行增氧脱碳,在RH脱碳开始7-10min后,直接从下料管投入由增氧剂80-94%、扩散剂5-15%、粘结剂1-5%组成的脱碳熔剂进入RH真空室,稳定控制钢液中的碳含量。
申请号为201310482607.3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RH复合脱碳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RH脱碳供氧采取固体氧加吹高压氧气相结合方式进行脱碳;2)在真空室内压力达到20~25kPa时,加入0.1~3.0kg/吨钢含Fe2O3的固体球;3)将真空压力控制在10~15kpa,加入0.1~3.0kg/吨钢含Fe2O3的固体球;4)自动抽真空;5)开始降低顶枪吹氧;6)吹氧前期提升气体流量;7)钢中碳达到100ppm以下,停止吹氧;8)循环结束即可破空搬出。其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实现快速、平稳、安全地脱碳,用于生产RH脱碳前钢水碳含量分布在1000~2000ppm、成品碳在350ppm以下的低碳特殊钢。其需要吹氧并且添加脱碳溶剂,也未公开吹氧时间。
申请号为201510802460.0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RH强制吹氧脱碳的方法,其在RH精炼处理5~7min后进行吹氧处理,吹氧量满足:[RH进站氧活度]+吹氧量-[RH进站碳含量]×1.35=(150~300)ppm;并且吹氧过程中,调节真空度9~11kpa。采用该方法可制得碳含量非常低的钢,但是采用该方法需要控制吹氧过程的真空度,真空度下降过程较慢,一定程度上延长了脱碳处理时间,生产效率相应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真空强制吹氧脱碳的方法。该方法能快速脱碳,提高生产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真空强制吹氧脱碳的方法包括步骤如下:a.转炉冶炼;b.LF;c.RH;d.连铸;
其中,RH吹氧量按进站[C]*1.33+200~350ppm控制,RH进站真空开始循环即开始下氧枪,真空度≤10kPa开始吹氧,吹氧过程不采用压力控制。
进一步地,a步骤所述的转炉冶炼,终点碳0.05%~0.08%,氧活度400ppm~700ppm。
优选地,c步骤RH进站温度1610℃~1625℃。
优选地,c步骤吹氧后VCD 12~15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074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