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飞机的曲板单元的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09752.X | 申请日: | 2016-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774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牟全臣;白绍鹏;任如飞;周连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数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5 | 分类号: | G06F30/15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韩建伟;张永明 |
地址: | 200437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飞机 单元 信息处理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飞机的曲板单元的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从模型中获取待分析的当前曲板单元和所述当前曲板单元的临近板单元;利用所述临近板单元的标识信息,获取与所述临近板单元的节点信息;根据所述临近板单元的节点信息和所述当前曲板单元的节点信息,分别确定所述当前曲板单元的第一曲率半径和第二曲率半径,其中,所述第一曲率半径表示所述当前曲板单元的第一端的曲率半径,所述第二曲率半径表示所述当前曲板单元的第二端的曲率半径;基于所述第一曲率半径和所述第二曲率半径确定所述当前曲板单元的曲率半径。本发明解决了无法准确确定曲板单元的曲率半径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机设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飞机的曲板单元的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飞机的整体强度,飞机设计阶段需要对飞机结果进行整体强度分析。在传统的飞机强度设计中,应力计算和强度计算基本处于割裂的状态。应力计算时从飞机结构的CAD模型中测量得到,强度计算所需的数据也需要工程师重新从CAD模型中测量获得,并手动进行强度计算。为了提高处理效率,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改进方案,将飞机结构的强度分析分为两个步骤:(1)对整个飞机建立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全机求解,获得各个飞机部位的应力载荷;(2)利用已有的有限元模型,将其转换为强度模型,然后对强度模型中各个单元进行强度校核。具体地,在基于不管是应力计算还是强度计算都是对同一模型进行处理的情况下,合科软件公司将应力计算所使用的数据进行了整合,从而在强度计算的时候能够尽量的使用已经建好的应力模型中的数据。通过将应力模型转化为强度模型,从而将应力模型中的很多数据,包括单元、结构尺寸、材料名称、材料性能、结构特性和载荷工况都继承到强度模型中,工程师只需要在该模型中主要针对特性来添加强度计算所需要的数据即可。
飞机结构中的主体结构主要是板杆结构,比如机身,其结构主要是由蒙皮、长桁和框结构组成,其中蒙皮和长桁需要承担飞机航向的载荷,其中蒙皮是带有一点曲度的板,也可以称之为曲板,曲板的稳定性通常比平板的稳定性要更强一些。在具体的强度校核中,出于飞机更轻的考虑,需要考虑曲板对于稳定性的增强作用。如图1所示,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R/t(曲率半径/厚度)越大,则压缩临界应力系数Kc越小,即半径越小,曲板的压缩临界应力越大。
在上述处理方案中,工程师在强度计算中是通过手动计算的,并且在对于飞机结构进行强度校核的过程中,主要是挑选重点工况和重点结构进行强度校核,该处理方式是离散的,是从整个飞机模型中割裂出来的单个结构的计算。其中,在进行曲板的稳定性校核计算中,通常将飞机简化成一个完美的圆,将所有飞机机身结构蒙皮的曲率半径都取统一的值,然而,对于飞机来说,不同部位的曲率半径不尽相同,采用这种处理方式得到的曲板的曲率半径误差较大,从而无法准确的评估曲板的稳定性安全裕度。
针对上述无法准确确定曲板单元的曲率半径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飞机的曲板单元的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以至少解决无法准确确定曲板单元的曲率半径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飞机的曲板单元的信息处理方法,包括:从模型中获取待分析的当前曲板单元和所述当前曲板单元的临近板单元;利用所述临近板单元的标识信息,获取与所述临近板单元的节点信息;根据所述临近板单元的节点信息和所述当前曲板单元的节点信息,分别确定所述当前曲板单元的第一曲率半径和第二曲率半径,其中,所述第一曲率半径表示所述当前曲板单元的第一端的曲率半径,所述第二曲率半径表示所述当前曲板单元的第二端的曲率半径;基于所述第一曲率半径和所述第二曲率半径确定所述当前曲板单元的曲率半径。
进一步地,从模型中获取待分析的当前曲板单元和所述当前曲板单元的临近板单元包括:从所述模型中,获取与所述当前曲板单元相邻、且与所述当前曲板单元位于同一环面上的所述临近板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数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数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097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