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缝传热复合铜管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11489.8 | 申请日: | 2016-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102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刘晋龙;罗奇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耐乐铜业有限公司;江西耐乐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1/40 | 分类号: | F28F1/40;F28F13/12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23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缝 传热 复合 铜管 | ||
1.一种无缝传热复合铜管,包括铜管本体(1),其特征是,所述铜管本体(1)内壁设有呈螺旋状分布的齿形肋(2),齿形肋(2)包括径向截面为矩形的齿肋基座(21)和径向截面为直角梯形的传热顶部(22),传热顶部(22)位于齿肋基座(21)的上方;齿肋基座(21)的两侧面通过圆弧状的过渡面(12)连接在铜管内壁,相邻的齿肋基座(21)上相向的两侧壁间的距离相同;部分齿形肋(2)的传热顶部(22)径向截面的长底边贴合在螺旋状的齿肋基座(21)上靠近铜管本体进口的进侧且斜边朝向齿肋基座(21)靠近铜管本体出口的背侧,从而形成齿肋A(201)和齿肋a(203),部分齿形肋(2)的传热顶部(22)径向截面的长底边贴合在所述齿肋基座(21)的背侧且斜边朝向进侧,形成齿肋B(202)和齿肋b(204);齿形肋(2)上的边角设有过渡圆角;过渡面(12)中间位置的切线与齿肋基座(21)中线的夹角α在30度到55度之间;齿肋A(201)和齿肋a(203)上独立间隔地设有与铜管本体(1)轴线平行的轴向凹槽(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缝传热复合铜管,其特征是,所述传热顶部(22)径向截面的斜边与长底边的夹角γ在45度到75度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无缝传热复合铜管,其特征是,所述传热顶部(22)的厚度在齿肋基座(21)厚度的1/2到2/3之间,传热顶部(22)高度为对应传热顶部(22)的厚度的1.1到1.4倍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缝传热复合铜管,其特征是,所述齿形肋(2)与铜管本体(1)的轴线夹角β为15度到30度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缝传热复合铜管,其特征是,所述齿肋A(201)和齿肋a(203)中的齿形肋(2)单元的尺寸沿其传热顶部(22)的斜面朝向递减,齿肋A(201)和齿肋a(203)的最小齿尺寸在其最大齿尺寸的1/4到1/2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缝传热复合铜管,其特征是,所述轴向凹槽(3)的深度在所在齿形肋齿顶高的1/2到3/4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缝传热复合铜管,其特征是,所述铜管本体(1)内设有若干条排列在铜管本体内不同径向平面的月牙形的阻流块(4),阻流块(4)的中间高度在所接触到的齿形肋平均齿顶高的1/2到2/3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无缝传热复合铜管,其特征是,所述阻流块(4)在铜管本体(1)内部对应的圆心角为20度到40度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无缝传热复合铜管,其特征是,接触到齿肋A(201)和齿肋a(203)的所述阻流块(4)设在轴向凹槽(3)的后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耐乐铜业有限公司;江西耐乐铜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耐乐铜业有限公司;江西耐乐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1148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合型传热无缝铜管
- 下一篇:微通道换热器及其隔板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