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装配式预制混凝土过梁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12345.4 | 申请日: | 2016-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28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秦孟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建工第三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3/20 | 分类号: | E04C3/20;E04C3/293;E04C5/18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黄书凯 |
地址: | 400030***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梁 过梁 钢筋骨架 预制混凝土 预制钢筋混凝土梁 装配式 传统钢筋混凝土 伸出 建筑行业 预制结构 连接筋 外部 预留 | ||
本发明具体公开了装配式预制混凝土过梁,包括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本体,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本体包括混凝土梁和钢筋骨架,所述钢筋骨架的一段设置于混凝土梁内部、另一段沿混凝土梁的长度方向伸出混凝土梁外部,混凝土梁与设置于混凝土梁内部的钢筋骨架组合形成中间跨空预制结构,伸出混凝土梁外部的钢筋骨架则形成预留连接筋。该过梁不但具有了传统预制混凝土过梁的优点,同时克服了传统钢筋混凝土过梁的安装缺陷,非常适合在建筑行业内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装配式预制混凝土过梁。
背景技术
现有填充墙施工中,门窗洞口处均设计有混凝土过梁。按照现有的施工方式,混凝土过梁分为现浇混凝土过梁和预制混凝土过梁。现浇混凝土过梁,由于其施工工序复杂、质量不稳定、成本高、施工部位分散、湿作业,不利于现场文明施工,而预制混凝土过梁则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为此,目前现有填充墙施工中,多采用预制混凝土过梁替代现浇混凝土过梁。
可是,现有的预制混凝土过梁在呈90°的相邻等高门洞处,由于其一端会交叉影响(预留门窗洞口与梁端口接头配合经常不匹配,因此常采用缩短预制混凝土过梁然后再填充),使得预制混凝土过梁的搁置长度不易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而且,现有的预制混凝土过梁在与构造柱、圈梁相结合时,不能连接成一体,因此,按照现有施工技术和设计要求,上述这些部位还得采用现浇混凝土过梁。
因此,亟待发明一种新的预制混凝土过梁,既能克服现浇混凝土过梁工序复杂、质量不稳定以及成本高等缺点,使其接头能与门窗洞口匹配、不会受到交叉影响,同时还能与构造柱与圈梁等连接成一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装配式预制混凝土过梁,其接头能在与门窗洞口匹配时不会受到交叉影响,同时还能与构造柱与圈梁等连接成一体。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为:装配式预制混凝土过梁,包括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本体,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本体包括混凝土梁和钢筋骨架,所述钢筋骨架的一段设置于混凝土梁内部、另一段沿混凝土梁的长度方向伸出混凝土梁外部,混凝土梁与设置于混凝土梁内部的钢筋骨架组合形成中间跨空预制结构,伸出混凝土梁外部的钢筋骨架则形成预留连接筋。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和优点在于:装配式预制混凝土过梁,一是在工厂或者现场预制钢筋混凝土过梁本体,使其克服现浇混凝土过梁工序复杂、质量不稳定以及成本高等缺点,另一方面缩短预制钢筋混凝土梁的总长,而在混凝土梁的端头留置预留连接筋,通过预留连接筋与构造柱以及圈梁等能连成一体,提高预制混凝土过梁的整体性,同时由于预留连接筋易于插入门窗洞口的预留洞口,较之整体混凝土过梁的端头整体装配,不会受到交叉影响,因此,本方案中的装配式预制混凝土过梁不但具有了传统预制混凝土过梁的优点,同时克服了传统钢筋混凝土过梁的安装缺陷,非常适合在建筑行业内推广。
进一步,中间跨空预制结构的长度比门窗洞口的宽度宽200mm。本数据由现场施工安装人员通过多次实验校正以及长期的经验积累而得,适用于需要在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本体的两端分别预留连接筋时的情况,既符合相关设计施工要求,同时在此数值下,预制钢筋混凝土过梁的安装便利,安装后整体性也较好。
进一步,中间跨空预制结构的长度比门窗洞口的宽度宽100mm。本数据由现场施工安装人员通过多次实验校正以及长期的经验积累而得,适用于需要在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本体一端预留连接筋时的情况,既符合相关设计施工要求,同时在此数值下,预制钢筋混凝土过梁的安装便利,安装后整体性也较好。
进一步,中间跨空预制结构上进行标识。对中间跨空预制结构的长度等相关数据进行标识,主要为了方便安装施工人员对中间跨空预制结构进行装配,增强施工便利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建工第三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建工第三建设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123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市政管网供水设备用水箱装置
- 下一篇:一种聚炔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