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蒸汽杀青除嫩青味装置及其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14726.6 | 申请日: | 2016-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649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杨秀龙;申东;陈正芳;付辉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湄潭林圣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63000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杀青 蒸汽动力机 喂料机构 蒸汽杀青 出气口 蒸汽室 导管 进气口 进气口连接 输出端连接 茶叶颜色 导管连接 动力机构 加热装置 汤色清澈 传送带 出料口 储料箱 冷凝室 破损率 底端 去除 香料 茶叶 保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蒸汽杀青除嫩青味装置,包括:机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喂料机构;与所述喂料机构输出端连接的传送带;安装于所述机架上的杀青室、以及依次位于所述杀青室一端的冷凝室、出料口和动力机构;还包括:所述杀青室的底端设置有进气口;与所述进气口连接的导管;通过所述导管与所述杀青室连接的蒸汽室;所述蒸汽室是由蒸汽动力机、以及依次位于所述蒸汽动力机顶端的加热装置、储料箱和出气口构成的;其中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导管连接。本发明不仅可以使得茶叶颜色绿、破损率低、汤色清澈,而且还可以去除茶叶的嫩青味,保留其他香料的味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蒸汽杀青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蒸汽杀青除嫩青味装置及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茶叶是指茶树的叶子和芽。茶叶源于中国,茶叶最早是用作祭品使用的。但从春秋后期就被人们用作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西汉后期才发展为宫廷高级饮品,并且在西晋之后得到普及,并在民间作为普通饮品。饮茶始于中国。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依据品种和制作方式以及产品外形分为六大类。依据季节采制可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叶再加工形成加工茶,包括分为花茶、紧压茶、萃取茶、药用保健茶、茶食品、饮茶饮料等。
茶叶杀青是指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茶叶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蒸发鲜叶部分水分,使茶叶变软,便于揉捻成型,同时散发青臭味,促进良好香气的形成的一种制茶步骤。目前市场上的杀青装置有很多,其中蒸汽杀青是茶叶杀青的一项重要手段,现在各类蒸汽杀青的装置有很多,但是大多数采用蒸汽杀青装置生产的茶叶的嫩青味较重,没有茶叶的香气味道。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去除茶叶的嫩青味的蒸汽杀青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蒸汽杀青除嫩青味装置及其加工工艺,储料箱中的蒸汽通过导管进入杀青室,蒸汽透过茶叶,使得蒸汽中的香料占据茶叶中的嫩青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蒸汽杀青除嫩青味装置,包括:机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喂料机构;与所述喂料机构输出端连接的传送带;安装于所述机架上的杀青室、以及依次位于所述杀青室一端的冷凝室、出料口和动力机构;还包括:所述杀青室的底端设置有进气口;与所述进气口连接的导管;通过所述导管与所述杀青室连接的蒸汽室;所述蒸汽室是由蒸汽动力机、以及依次位于所述蒸汽动力机顶端的加热装置、储料箱和出气口构成的;其中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导管连接。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蒸汽杀青除嫩青味的加工工艺中,所述储料箱内放置有水和香料;其中所述香料包括但不限于绿茶味香料、茉莉花味香料、玫瑰味香料和板栗味香料。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蒸汽杀青除嫩青味的加工工艺中,所述喂料机构是由喂料斗、位于所述喂料斗底端的挡板、以及依次位于所述挡板底端的翻叶器和传送带二构成的;所述传送带二的末端与所述传送带的首端连接;安装于所述冷凝室上的冷凝管;所述蒸汽杀青除嫩青味装置通过所述动力机构提供动能,将茶叶倒入所述喂料斗,所述挡板打开,茶叶经过所述翻叶器进行翻转,并落在所述传送带二上,所述传送带二将茶叶传输至所述传送带,并且在所述传送带的传输下依次进入所述杀青室和所述冷凝室进行杀青和冷却,并传送至所述出料口。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蒸汽杀青除嫩青味的加工工艺中,所述挡板的一端与所述喂料斗的末端连接;另一端设置有磁铁,并且通过所述磁铁与所述喂料斗另一端吸附连接。
一种蒸汽杀青除嫩青味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原材料的筛选:筛选出新鲜的茶叶作为原材料;
b、预处理:将水和香料按照1∶5-8的比例放入储料箱中;
c、蒸汽杀青:将步骤a中的茶叶输送至杀青室,并且杀青室的温度控制在75-90℃;同时途径杀青室的传送带需要5-8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湄潭林圣茶业有限公司,未经贵州湄潭林圣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147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清洗绿茶茶叶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野生甜茶及其揉捻、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