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控硅式声光提示充电器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15210.3 | 申请日: | 2016-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755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宁来科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1336 重庆市南岸区茶***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控硅 充电单元 充电器 声光提示 涓流 充电 警示单元 可控硅式 钳位单元 转换单元 充电池 恒流源 电阻 共模 电路 放大 电子技术领域 可控硅损坏 单元启动 电池充电 负载单元 恒流充电 钳位 | ||
可控硅式声光提示充电器,属于电子技术领域,由涓流电阻,恒流源,创新可控硅充电单元,转换单元,负载单元,共模放大结束电路,钳位单元,充电结束警示单元组成。由于创新可控硅充电单元的电流由恒流源提供,因而为科学化的恒流充电形式,创新可控硅充电单元中有两可控硅以特殊的形式对被充电池充电,当一可控硅损坏后,转换单元失效而另一可控硅立即自动投入工作,大大提升了充电器的寿命,当电池充电位后,共模放大结束单元启动,钳位单元对创新可控硅充电单元进行钳位,关闭创新可控硅充电单元,充电结束警示单元发出声光提示,同时涓流电阻向被充电池提供维持涓流,各单元相连科学,综合利用,因而电路精简,可靠性高。
技术领域
属于电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生活的丰富,用电池的电器的种类越来越多,如保安器材,数码机机,手机,等等,为此也出现了很多充电器种类,但是这些种类中缺乏一种低碳环保充电电路各类。其意义一是,现在的产品,其中的充电主管,即是停止关断充电的回路三极管,容易损坏,一旦损坏,这个充电器便成为了垃圾。据了解,这一故障成为了主要故障点,就因为这一点损坏而成为垃圾,是一种很大的浪费,(如果去修,因为涉及修理成本,及使用者去修理部联系的成本,所以人们常常是丢掉)。其意义二,由于在充电过程中,没有对电池充电时行最大的科学化充电,因此影响电池的容量与寿命,(仅管电池的容量越小,影响小,但是在低碳世界,我们应该从微小的地方杜绝),也容易过早地将电池变为垃圾,即形成浪费,又对环境造成污染。(废电池对环境有污染)。没有实现充电的最大科学化的原因一是,现在的产品或是只采用直流方式对电池进行充电,而没有采用一种较好方式,如恒流电流充电;或是虽能用恒流源充电,但是在使用上还存在着一些方便之处,或是在线路上还不够科学化,等等,因此应该丰富与发展。
低碳环保应从点滴抓起,应从细微抓起,这样才利于社会的长久进步与发展。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充电产品具有充电功能,但是对环保不足的弱点,本实用型提出一种新措施,形成可控硅式声光提示充电器,其的目的一是,成为了一种不容易损坏的恒流充电装置。二是能对充电电池实现科学的充电最大化的充电,从而最大化的延长充电器与被充电池的寿命与容量。三是在其内部采用了共模式放大电路,有着优秀的抗温度不稳定特性。无论在北方使用,还是在南方使用,其性能更加稳定。能更加实现社会的环保
所采用的技术措施是:
1、可控硅式声光提示充电器由涓流电阻,恒流源,创新可控硅充电单元,转换单元,负载单元,共模放大结束电路,钳位单元,充电结束警示单元共同组成。
其中:涓流电阻接在电源输入与负载单元中被充电池的正极之间。
恒流源的输入接整流输出,恒流源的输出接创新可控硅充电单元的输入,创新可控硅充电单元的输出接负载单元中被充电池的正极,转换单元接在创新可控硅充电单元中充电工作电路与充电备份电路之间,共模放大结束电路的输入接被充电池的正极,其输出接钳位单元后进入创新可控硅充电单元中,充电结束警示单元接在整流输出与共模放大结束电路的输出之间。
创新可控硅充电单元由充电工作电路、充电备份电路、充电隔离二极管、截止二极管组成。
充电工作电路由充电工作可控硅、充电工作触发电阻组成;充电备份电路由充电备份可控硅、充电备份触发电阻组成。
充电工作可控硅的阳极与充电备份可控硅的阳极即为创新可控硅充电单元的输入,接恒流源的输出,充电工作触发电阻接在充电工作可控硅的阳极与控制极之间,充电备份触发电阻接在充电备份可控硅的阳极与控制极之间,充电工作可控硅的阴极接一个隔离二极管的正极,隔离二极管的负极接截止二极管的一端,充电备份可控硅的阴极接截止二极管的一端,截止二极管的另一端即是创新可控硅充电单元的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宁来科贸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宁来科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152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