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夏季花菇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18975.2 | 申请日: | 2016-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708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发明(设计)人: | 周修赵;张传华;苏贵平;赵光辉;张开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 |
代理公司: | 福州科扬专利事务所 35001 | 代理人: | 何小星 |
地址: | 350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花菇栽培 备料 轻质碳酸钙 常规栽培 出菇管理 香菇菌棒 栽培品种 棉籽壳 石膏粉 杂木屑 栽培区 灭菌 拌料 采收 出菇 发菌 菇棚 麦皮 装袋 接种 保证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夏季花菇栽培方法,通过栽培品种选择、栽培区选择、搭建菇棚、备料、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发菌、出菇管理、采收这些步骤实现,备料为杂木屑72.5%、棉籽壳8%、麦皮18%、石膏粉1%、轻质碳酸钙0.5%。在每年11月份至翌年2月生产香菇菌棒,翌年6月至9月出菇。采用该方法集实现夏季花菇栽培又保证了产量的稳定、而且不易烂筒,比常规栽培提高经济效益30%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反季栽培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夏季花菇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花菇是生长在干燥环境中的香菇菌盖上表皮裂开,露出白色的菌肉,状如花纹而得名,其菌肉肥厚、质地细嫩、耐储藏、折干率高,被推为香菇的上品,花菇培育是在香菇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实用新技术,在香菇的菇蕾形成之后,人为创造干燥和温差等不利菇蕾同步发育的恶劣促进花菇率提高。花菇生长通常安排在晚秋到早春,气温在10~25℃之间,昼夜温差在10℃以上的季节,人工袋料栽培花菇,采用不脱袋、保湿催蕾、偏干管理的栽培方法,存在着劳动强度大、畸形菇较多等缺点,特别是割菇蕾需花费大量的时间。高海拔地区,夏季气候清凉,昼夜温差大,树木繁茂,林产资源丰富以及气候优势有利于发展反季节香菇生产,在5~9月份出菇,此时市场香菇短缺,价格较高。在香菇的商品流通中,花菇质优价高,很受欢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夏季花菇的栽培方法,通过采用适应性好、耐高温的菌株,在每年11月份至翌年2月生产香菇菌棒,翌年6月至9月出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夏季花菇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栽培品种选择:选择适应性好,耐高温的菌株。
(2)栽培区选择:选择海拔较高、地势平坦、通风良好的地区。
(3)搭建菇棚:菇棚东西走向,采用内外棚的结构。外棚上盖有遮阳网,内棚上盖黑白间隔塑料膜。
(4)备料:杂木屑72.5%、棉籽壳8%、麦皮18%、石膏粉1%、轻质碳酸钙0.5%,以上均为干物质质量比。
(5)拌料:按照步骤(3)中质量配比称料后,干混搅拌均匀后加水搅拌,培养料含水量54%~56%。
(6)装袋:装袋选用免割保水膜内袋和聚乙烯外袋配合使用,内袋不扎口。
(7)灭菌:采用高压自动灭菌柜灭菌,先在70℃保持40分钟,然后升至121℃,保持420分钟。待柜温降到70℃时再取出料筒。
(8)接种:在消毒后的接种室进行接种,采用三点扎穴接种,堆柴式排放,堆高10~13层。
(9)发菌:接种后10天翻垛,按井字形排放菌袋,高8~10层。培养室温度19℃~21℃,空气湿度62%~67%。待花菇棒布满菌丝后刺孔增氧,并进行菌筒排疏。
(10)出菇管理:菌筒经过90~120d的培养后,菌丝达到生理成熟,在18℃~20℃的温度环境下批量排架,然后通过喷水的方式提高菇棚内的湿度,以及温差刺激对菌筒进行催蕾出菇。待菇筒现蕾后,及时脱去聚乙烯外袋,保留免割保水膜内袋。出菇后加大通风并停止喷水,使湿度降低到65%~75%促进第一茬花菇形成。第一茬花菇采收后,停止喷水,进行通风,降低湿度,让菌丝恢复生长,20d后进行“拍打惊蕈”的办法刺激第二茬催蕾出菇管理,之后每茬通过注水方法结合温差刺激促使子实体形成。
(11)采收:花菇九成熟时即可采收。
其中,所述花菇品种为L808。
其中,所述栽培区选择在海拔为600~1000米的地区。
其中,所述菇棚外棚上盖的遮阳网为八针遮阳网,菇棚内搭设有培养用床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未经福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189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褐灵菇的栽培方法
- 下一篇:一种马勃菌种的人工培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