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链路负载双主环境的静态路由管理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20640.4 | 申请日: | 2016-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896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彭林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709 | 分类号: | H04L12/709;H04L12/703;H04L12/2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 |
地址: | 518052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负载 环境 静态 路由 管理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链路负载双主环境的静态路由管理方法,包括:检测链路负载双主环境中是否存在链路故障;当第一设备存在链路故障时,将第一链路切换到第二设备上,并判断第一静态路由与第二静态路由是否存在冲突;当第一静态路由与第二静态路由存在冲突时,根据第一静态路由与第二静态路由,生成新的多路径路由;删除第一静态路由与第二静态路由,并使多路径路由在第二设备上生效,以供第一链路、第二链路分别通过第一网关、第二网关在第二设备上生效。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链路负载双主环境的静态路由管理系统。通过本发明可以识别冲突的静态路由,并使得冲突的静态路由在同一台设备上同时生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静态路由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链路负载双主环境的静态路由管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在链路负载双主环境中有两条链路:链路A,在集群AD-1设备上生效;链路B,在集群AD-2设备上生效。用户通过这两条链路可访问不同外网运营商。假设链路A关联一条静态路由RA,且RA的网络地址为192.168.1.0,指向的网关为网关A,而链路B关联一条静态路由RB,且RB的网络地址为192.168.1.0,指向的网关为网关B。尽管静态路由RA与静态路由RB存在冲突,但如果链路A、静态路由RA在集群AD-1设备上生效,而链路B、静态路由RB在集群AD-2设备上生效,也即两条链路各自在不同设备上生效,则静态路由RA和RB都能正常工作。
如果链路B所在设备AD-2发生了故障,则链路B也同样会发生故障,但通过集群切换后,使得链路B切换到设备AD-1上,此时,链路A与链路B都在同一台设备上,但此时如果链路A和链路B的静态路由存在冲突,则根据现有技术的处理方式为:两条静态路由中只能有一条生效,也就说网关A、B中只有一个能使用,假设网关B可以使用,则将使得两条链路的回路网关都集中在网关B,从而导致网关B的流量压力增大而不利于负载均衡。
现有技术中可通过多路径路由技术使得网关A也能同时生效,进而承担网关B的部分流量,也即采用多路径路由技术,从而使得两条冲突的静态路由都能同时生效。但事实上,多路径路由技术并不是专门用来处理这种静态路由冲突的。同时,现有技术也没有检测静态路由失效的方案,也并不能识别两条冲突的静态路并进一步做处理,以供使冲突的静态路由在同一台设备上同时生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链路负载双主环境的静态路由管理方法及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并不能识别冲突的静态路并做进一步处理,以供使冲突的静态路由在同一台设备上同时生效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链路负载双主环境的静态路由管理方法,所述链路负载双主环境中至少存在进行链路负载均衡处理的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且第一静态路由在所述第一设备上生效、第二静态路由在所述第二设备上生效,其中,与所述第一静态路由关联的第一链路通过第一网关在所述第一设备上生效,与所述第二静态路由关联的第二链路通过第二网关在所述第二设备上生效,所述静态路由管理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链路负载双主环境中是否存在链路故障;
当所述第一设备存在链路故障时,将所述第一链路切换到所述第二设备上,并判断所述第一静态路由与所述第二静态路由是否存在冲突;
当所述第一静态路由与所述第二静态路由存在冲突时,根据所述第一静态路由与所述第二静态路由,生成新的多路径路由;
删除所述第一静态路由与所述第二静态路由,并使所述多路径路由在所述第二设备上生效,以供所述第一链路、所述第二链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网关、所述第二网关在所述第二设备上生效。
优选地,所述静态路由管理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链路负载双主环境中存在链路故障的所述第一设备是否恢复正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206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