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网络封锁方法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21969.2 | 申请日: | 2016-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405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陈李书滕 | 申请(专利权)人: | 曜祥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29/1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何冲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络 封锁 方法 设备 | ||
1.网络封锁方法,适用于对处于网络域中的多个连网设备进行网络管理,其特征在于,包括:
判断所述多个连网设备是否属于一封锁群组;
产生至少一个伪造地址,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伪造地址被排除在所述封锁群组中这些连网设备的实体地址之外;以及
针对所述封锁群组中各所述多个连网设备产生对应的一伪造封包,广播对应于所述封锁群组中各所述连网设备的所述伪造封包至所述多个连网设备,其中所述伪造封包包括所述至少一个伪造地址中的一个,
其中所述伪造封包为无偿地址解析协议回应封包,而针对所述封锁群组中各所述多个连网设备产生对应的所述伪造封包,广播对应于所述封锁群组中各所述连网设备的所述伪造封包至所述多个连网设备的步骤包括:
依序针对所述封锁群组中各所述多个连网设备,广播包括所述至少一个伪造地址中的一个的所述无偿地址解析协议响应封包,其中所述无偿地址解析协议响应封包还包括所述封锁群组中所述多个连网设备中的一个的因特网协议地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封锁方法,其特征在于,广播包括所述至少一个伪造地址中的一个的所述无偿地址解析协议回应封包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无偿地址解析协议响应封包失效之前,再次广播所述无偿地址解析协议响应封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封锁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所述多个连网设备是否属于所述封锁群组的步骤包括:
撷取地址解析协议要求封包;以及
判断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要求封包中的来源是否对应于所述封锁群组中的所述多个连网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网络封锁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要求封包中的所述来源是否对应于所述封锁群组中的所述多个连网设备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要求封包中的所述来源对应于所述封锁群组中的所述多个连网设备,则传送包括所述至少一个伪造地址中的一个的地址解析协议响应封包。
5.网络封锁设备,适用于对处于网络域中的多个连网设备进行网络管理,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模块,用以传送及接收封包;
处理单元,连接所述通信模块,并经组态用以执行:
判断所述多个连网设备是否属于一封锁群组;
产生至少一个伪造地址,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伪造地址被排除在所述封锁群组中所述多个连网设备的实体地址之外;以及
针对所述封锁群组中各所述多个连网设备产生对应的一伪造封包,通过所述通信模块广播对应于所述封锁群组中各所述连网设备的所述伪造封包至所述多个连网设备,其中所述伪造封包包括所述至少一个伪造地址中的一个,
其中所述伪造封包为无偿地址解析协议回应封包,而所述处理单元还经组态以执行:
依序针对所述封锁群组中各所述多个连网设备,通过所述通信模块广播包括所述至少一个伪造地址中的一个的所述无偿地址解析协议响应封包,其中所述无偿地址解析协议响应封包还包括所述封锁群组中所述多个连网设备中的一个的因特网协议地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网络封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经组态以执行:
在所述无偿地址解析协议响应封包失效之前,再次通过所述通信模块广播所述无偿地址解析协议响应封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网络封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经组态以执行:
通过所述通信模块撷取地址解析协议要求封包;以及
判断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要求封包中的来源是否对应于所述封锁群组中的所述多个连网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网络封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经组态以执行:
若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要求封包中的所述来源对应于所述封锁群组中的所述多个连网设备,则传送包括所述至少一个伪造地址中的一个的地址解析协议响应封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曜祥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曜祥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2196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获取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下一篇:终端控制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