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循环肿瘤细胞快速检测试剂盒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22548.1 | 申请日: | 2016-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69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立;黄俊;郭骁;赵平锋;卢彦羽;张全;胡树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海吉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74 | 分类号: | G01N33/574;G01N1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程殿军;张瑾 |
地址: | 430206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技术***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肿瘤 细胞 快速 检测 试剂盒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循环肿瘤细胞快速检测试剂盒,组成包括:细胞密度梯度分离液、多孔隔膜分离管、5mL容积的离心管、表皮类肿瘤标志物抗体和间质类肿瘤标志物抗体。本试剂盒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去除了血液中绝大多数的红细胞及白细胞背景干扰,同时对血液中的循环肿瘤细胞进行富集。之后使用以表皮类和间质类两大类共4种肿瘤标志物的荧光抗体对循环肿瘤细胞进行荧光标记,最后在通用的流式细胞仪中完成对循环肿瘤细胞检出并计数,本发明的试剂盒考虑到了肿瘤细胞的表皮间质转换过程,增加了捕获间质类的循环肿瘤细胞,增加了检测阳性符合率,精确度高,方便快速,成本较低且耗时较短,检测计数由流式细胞仪自动完成,重复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肿瘤预后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循环肿瘤细胞快速检测试剂盒。
背景技术
在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现今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对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尚未完全明确,除了传统的影像学和病理学方法外,目前在临床上缺乏简单、快速、非入侵性地对肿瘤的手术或放化疗的预后进行评价的方法,以及对病人的复发和病情进展进行追踪的有效手段。
循环肿瘤细胞(CTCs)是恶性肿瘤原发灶或转移灶脱落进入外周血循环的肿瘤细胞,它具有肿瘤特异性抗原、基因特征等生物学特性,并且能在外周血中长期存活,它们是肿瘤组织远端转移的重要途径和细胞来源。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和分析是最近几年中肿瘤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目前已经有大量的文献证明了肿瘤病人血液中的循环肿瘤细胞数量的多少和病人肿瘤恶性程度、病情进展以及预后的总生存期有着明确的相关性,并且证实血液中的循环肿瘤细胞和肿瘤原发病灶肿瘤组织在耐药性、突变位点等生物学特性方面存在较高的一致性。因此临床上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对明确转移过程、辅助诊断、监测疗效、指导个体化治疗、判断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这种体外诊断的方法简单快速并且对病人没有创伤,能够有效解决地肿瘤病人预后评价困难的问题。
循环肿瘤细胞在血液里是非常稀少的,5mL全血中有约十亿个红细胞(RBCs)和约五百万个白细胞(WBCs),仅有数个到几十个循环肿瘤细胞。使得在如此大的背景下获得纯的循环肿瘤细胞具有极大的挑战。
大部分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技术涉及去除RBCs的全血前处理,比如RBCs裂解液处理等,这样的处理会造成部分循环肿瘤细胞损失,并且往往存在分析过程复杂、效率低、特异性和灵敏度低等缺陷。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获得美国FDA和中国药监局批准的唯一的检测CTC的方法是强生公司的CellSearch方法,这是一种使用表皮细胞特异性蛋白作为肿瘤标志物,同时利用免疫磁珠的方法将循环肿瘤细胞富集并最后进行免疫荧光显微观察检测的一种半自动的循环肿瘤细胞计数方法。这种方法存在检测阳性符合率较低的问题。同时由于其系统较为昂贵、单个检测样本成本较高、耗时较长,应用较为困难。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一种特异性灵敏度高、成本低且操作简单的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技术。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外周血中同时提取循环肿瘤细胞检测试剂盒。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循环肿瘤细胞快速检测试剂盒,组成包括:
细胞密度梯度分离液;
多孔隔膜分离管;
5mL容积的离心管;
表皮类肿瘤标志物抗体;
间质类肿瘤标志物抗体。
本试剂盒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去除了血液中绝大多数的红细胞及白细胞背景干扰,同时对血液中的循环肿瘤细胞进行富集。之后使用以表皮类和间质类两大类共4种肿瘤标志物的荧光抗体对循环肿瘤细胞进行荧光标记,最后在通用的流式细胞仪中完成对循环肿瘤细胞检出并计数,本发明的试剂盒考虑到了肿瘤细胞的表皮间质转换过程,增加了捕获间质类的循环肿瘤细胞,增加了检测阳性符合率,精确度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海吉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海吉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225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