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内创微痛感医用针头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27149.4 | 申请日: | 2016-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301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春;董旭平;李上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康友医用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32 | 分类号: | A61M5/32;A61M5/158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2211 | 代理人: | 周祥生 |
地址: | 213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内创微 痛感 医用 针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次性医用针头,尤其涉及一种无内创的医用针头。
背景技术:
医用针头是人们最为熟知的一种医疗器械,生病后打针、输血和输液是最常规的治疗手段,现有的医用针头虽然已有国家标准,GB15811-2001《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和GB18671-2009《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现有医用针存在不少缺点,正如昆明的杨昌燕在中国专利200610112919.5和200810222767.3的说明书中所描述的那样,“现有的医用针头结构通常是用不锈钢细管加工而成,在不锈钢管的一端以第一次切削形成第一斜面,然后在第一斜面的基础上通过第二次切削在第一斜面的前端形成第二弧面,由于不锈钢管具有一定厚度,通过二次切削,针尖出液口不锈钢细管的内壁会形成针内锋口,在细管的外壁则形成针尖外开锋口。这种结构的针头用于打针、输液和输血时,依次以针尖的第二弧面、第一斜面、穿刺人体组织,依靠针尖外锋口破开人体组织,保证药液从不锈钢细管内壁流入血管或人体肉质组织中,在进针操作中,第二弧面对人体无内创,而第一斜面的内锋口和外开锋口之间交错形成劈尖,在进针过程中会摘除接触到的人体组织,形成内创面。”这是为什么打针、输血和输液等穿刺时人们会感到十分痛的主要原因,细心感受,在每次打针、输血和输液过程中都会感到三次疼痛,即在穿刺起始、深度插入和拔出三个时刻,同时在该专利文献中也介绍了这类针头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主要危害种类。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针头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内创微痛感医用针头,它能消除打针、输血和输液过程中在深度插入和拔出二个时刻的疼痛感,减轻在穿刺起始的疼痛感和出血量,是名符其实的无内创微痛感医用针头。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内创微痛感医用针头,包括针头细管,其特征是:在针头细管的前端设有左第二斜面、右第二斜面和第一斜面,左第二斜面、右第二斜面和针头细管三者在针头前顶端形成针尖,针头细管的外圆与左第二斜面或右第二斜面之间形成穿刺外刃口,针头细管的内孔与左第二斜面或右第二斜面之间形成穿刺内刃口,针头细管的内孔与第一斜面之间形成内创圆弧切锋口,在左第二斜面、右第二斜面和第一斜面之间各形成一条径向刃口,穿刺内刃口靠近针尖端为锐利刃口段,穿刺内刃口靠近径向刃口一端为圆弧压迫段,所述内创圆弧切锋口垂直剖面的截面形状为圆弧形,且内创圆弧切锋口的圆弧顶端的圆弧半径大于两侧的圆弧半径,径向刃口与第一斜面和左第二斜面或右第二斜面之间为圆弧过渡连接。
进一步,锐利刃口段的长度为穿刺内刃口总长度的15%~50%。
更进一步,所述锐利刃口段的长度为穿刺内刃口总长度的30%。
本发明对现有医用针头的针尖部分进行了三个方面的结构改进,并取得了难以预料的技术效果:
第一,将针头细管的内孔与左第二斜面或右第二斜面之间形成的穿刺内刃口分成二段,靠近针尖端为锐利刃口段,靠近径向刃口一端为圆弧压迫段,圆弧压迫段的轴向截面形状改为圆弧面,使圆弧压迫段失去内锋口作用,进针时,由针尖、二条锐利刃口段、由针头细管的外圆与左第二斜面、右第二斜面之间形成的二条穿刺外刃口共同完成穿刺破口,然后由二条穿刺外刃口继续扩张破壁,由圆弧压迫段和针管外壁共同完成对针刺皮肤组织或血管的压迫止血止痛,实现针尖穿刺后无痛感;若将圆弧压迫段的截面圆弧半径设计成逐渐变大,效果更好。
第二,将针头细管的内孔与第一斜面之间形成的内创圆弧切锋口进行圆弧化设计,使它既不会人体皮下组织或血管产生二次剪切,形成二次剪切痛感,而且同样对已形成的创面实现压迫止血和止痛。
第三,将左第二斜面、右第二斜面和第一斜面之间形成的径向刃口进行光滑圆弧设计,径向刃口与第一斜面和左第二斜面或右第二斜面之间为圆弧过渡连接。这样,出针时,径向刃口不会对创伤面进行三次划刺,消除了打针过程中的第三次刺破产生的痛感和出血。
附图说明:
图1为无内创微痛感医用针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立体图,即针以角旋转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A剖视图;
图5为图2中B-B剖视图;
图6为图2中C-C位置的剖视图;
图7为图2中D-D位置的剖视图;
图中:1-针头细管;2-左第二斜面;3-右第二斜面;4-第一斜面;5-针尖;6-穿刺外刃口;7-穿刺内刃口;8-内创圆弧切锋口;9-径向刃口;71-锐利刃口段;72-圆弧压迫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康友医用器械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康友医用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271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