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炉主沟残铁排放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29092.1 | 申请日: | 2016-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854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朱卫刚;王光亮;李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7/14 | 分类号: | C21B7/14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 代理人: | 俞鲁江 |
地址: | 117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残铁沟 残铁 吊钩 残铁排放 高炉主沟 出铁场 鱼雷罐 可移动式 入口位置 上部侧壁 过渡部 圆柱型 天车 铁水 移动 沟口 沟头 鱼雷 制作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炉主沟残铁排放结构,包括残铁沟,移动残铁溜嘴;所述移动残铁溜嘴包括圆柱型的上部及圆柱形的下部,上部与下部间为圆锥形的过渡部;所述上部设置入口,所述入口的高度低于残铁沟的沟口高度;入口对应的上部侧壁的高度高于出铁场平台的高度;所述残铁沟的沟头与入口位置对应;所述上部还设置吊钩,所述吊钩与天车固定;所述下部与鱼雷罐的入口对应。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通过制作可移动式残铁溜嘴,实现残铁沟内的铁水全部流入鱼雷罐内,避免了对出铁场、铁道及鱼雷罐的损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炼钢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残铁排放结构。
背景技术
大型高炉均采用储铁式主沟,在储铁式主沟通铁量达到一定铁量时,需要放净主沟内残铁对主沟进行修理、维护,一般情况下都会设计浇筑固定式残铁沟,使铁水顺利流入鱼雷罐内或经过摆动流嘴进入鱼雷罐内。
在高炉放残铁的过程中,因为出铁场场地限制,残铁沟角度及长度已固定,放残铁时,铁水不能全部进入鱼雷罐内,残留的铁水对出铁场、铁道及鱼雷罐造成的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在放残铁的过程中铁水溢流对出铁场、铁道及鱼雷罐造成损坏问题的结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炉主沟残铁排放结构,包括残铁沟,移动残铁溜嘴;所述移动残铁溜嘴包括圆柱型的上部及圆柱形的下部,上部与下部间为圆锥形的过渡部;所述上部设置入口,所述入口的高度低于残铁沟的沟口高度;入口对应的上部侧壁的高度高于出铁场平台的高度;所述残铁沟的沟头与入口位置对应;所述上部还设置吊钩,所述吊钩与天车固定;所述下部与鱼雷罐的入口对应。
残铁溜嘴的上部、下部及过渡部的筒壁的两层钢板间设置耐火材料层。
残铁溜嘴的下端离鱼雷罐入口的距离为300mm--500mm。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通过制作可移动式残铁溜嘴,实现残铁沟内的铁水全部流入鱼雷罐内,避免了对出铁场、铁道及鱼雷罐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残铁沟与移动残铁溜嘴位置示意图;
图3为残铁溜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包括残铁沟4,移动残铁溜嘴5;所述移动残铁溜嘴5包括圆柱型的上部10及圆柱形的下部30,上部10与下部30间为圆锥形的过渡部20;所述上部10设置入口7,所述入口7的高度低于残铁沟的沟口41的高度;入口7对应的上部侧壁8的高度高于出铁场平台42的高度;所述残铁沟的沟头与入口7位置对应;所述上部10还设置吊钩9,所述吊钩9通过钢丝绳2与天车1固定;所述下部30与鱼雷罐6的入口对应。
残铁溜嘴的上部10、下部30及过渡部20的筒壁的两层钢板间设置耐火材料层。
残铁溜嘴的下端离鱼雷罐入口的距离为300mm--500mm,该距离可保证在残铁流入鱼雷罐时,不会与鱼雷罐内向外挤出的气体发生“拥挤”,避免铁水的外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290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炉入炉料的制料装料方法
- 下一篇:一种内衬方便更换的高炉出铁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