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轮胎用导热橡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29375.6 | 申请日: | 2016-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845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刘梦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赛亚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00 | 分类号: | C08L7/00;C08K13/02;C08K3/22;C08K3/04;C08K5/09;C08K3/06;C09K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热橡胶 轮胎 制备 促进剂 导热性 硅烷偶联剂 纳米氧化铝 安全系数 天然橡胶 橡胶制备 原料制备 重量份数 防老剂 氧化锌 硬脂酸 散热 硫磺 炭黑 橡胶 | ||
本发明属于橡胶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轮胎用导热橡胶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轮胎用导热橡胶,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天然橡胶80‑120份,纳米氧化铝80‑120份,炭黑40‑60份,硅烷偶联剂5‑15份,氧化锌4‑6份,硬脂酸1‑4份,防老剂1‑4份,促进剂RD 0.5‑1.5份,促进剂NS1‑4份,硫磺1‑4份。本发明轮胎用导热橡胶具有导热性好,散热快,提高轮胎安全系数等优点;本发明制备方法采用普通制备橡胶的方法,操作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橡胶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轮胎用导热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汽车工业、公路建设以及交通运输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随着公路条件的改善和技术的进步,汽车的行驶速度越来越快,汽车轮胎的内部温升随之而大幅度升高,特别是轮胎的胎肩部位温升较大。轮胎的胎肩胶位于胎冠胶下部,主要起着传递力矩的作用,是轮胎内部应力最大的区域。在轮胎高速行驶地过程中,胎肩部位承受着高频率的周期性应力的作用,由于橡胶材料的粘弹滞后损失以及橡胶内部的填料一填料、填料与大分子链之间以及大分子链之间的摩擦而产生大量的热,因而内部温升较高。
由于橡胶材料是热的不良导体,因而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地传导出去,造成热量在轮胎内部的积聚。当肩部温度达到100℃以上时,轮胎性能就会显著降低,如果内部温升过高,就会导致轮胎产生肩空、脱层的现象,影响轮胎的使用寿命,严重时甚至会发生爆炸,带来交通安全事故。
此外,轮胎的生热过高,意味着滚动时机械能损失严重,增加了汽车的燃料消耗,因而轮胎的动态生热问题成为轮胎行业越来越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发明一种轮胎用导热橡胶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胎用导热橡胶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轮胎用导热橡胶具有导热性好,散热快,提高轮胎安全系数等优点;本发明制备方法采用普通制备橡胶的方法,操作简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轮胎用导热橡胶,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天然橡胶80-120份,纳米氧化铝80-120份,炭黑40-60份,硅烷偶联剂5-15份,氧化锌4-6份,硬脂酸1-4份,防老剂1-4份,促进剂RD 0.5-1.5份,促进剂NS1-4份,硫磺1-4份。
所述的轮胎用导热橡胶,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天然橡胶100份,纳米氧化铝100份,炭黑47份,硅烷偶联剂10份,氧化锌5份,硬脂酸2份,防老剂2份,促进剂RD 1份,促进剂NS 2份,硫磺 2份。
所述纳米氧化铝为α纳米氧化铝。
所述硅烷偶联剂为Si69。
一种一轮胎用导热橡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将天然橡胶放入双棍开炼机上塑炼,在常温条件下将硅烷Si69分10次加入开炼机中,与α纳米氧化铝同时混入橡胶,制的混料;
(2)将防老剂加入开炼机中混炼,进一步混合均匀,制的混料;
(3)将上述混料,混合均匀后,在高温热辊140℃-180℃下热处理5-10分钟。冷却后再在常温开炼机上加入氧化锌、硬脂酸、促进剂及硫磺等其它配合剂,混合均匀,制的胶料;
(4)将胶料放入在平板硫化机上进行硫化,硫化压力为:14-18Mpa ,硫化温度为:143℃,硫化时间为10-25分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法能轮胎用导热橡胶,能够在汽车行使中,将轮胎热量及时散发,使轮胎保持在正常温度下运行,减小爆胎概率,提高安全系数。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赛亚橡胶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沈阳赛亚橡胶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293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