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刚柔复合型透排水路面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29754.5 | 申请日: | 2016-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865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娣;朱瑶之;潘友强;杜骋;尹朝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路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7/32 | 分类号: | E01C7/32;E01C11/22;C04B26/14;C04B26/26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王倩 |
地址: | 210019 江苏省南京市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水粘结层 排水路面 乳化沥青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高粘改性沥青 结构承载能力 路面结构 排水性能 依次设置 沥青基 上面层 树脂基 下面层 中面层 透水 排水 水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刚柔复合型透排水路面结构,包括设置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顶面的乳化沥青防水粘结层,所述乳化沥青防水粘结层上依次设置有水泥‑沥青基密水下面层、树脂基排水中面层及高粘改性沥青透水上面层。是一种刚柔并济、结构承载能力高、透排水性能优良的复合型路面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排水路面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刚柔复合型透排水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内基础道路建设突飞猛进,但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内涝日益严重,同时国内道路面临重载、超载极端使用条件,道路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协调好其路用性能及排水功能至关重要。
而今随着“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日益深化,为了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提高雨天行车安全,排水路面的研究已逐步开展和深化。我国对大空隙排水沥青路面的研究较早,但由于国内重载、超载交通现象严重,大空隙储、透、排水设计与结构承载力设计的目标是冲突的,如何在结构承载能力和排水性能之间找到平衡点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专利CN 105862542 A公开了一种小粒径大空隙多层排水沥青路面结构,其由排水沥青混凝土PAC-16下面层、排水沥青混凝土PAC-10中面层和排水沥青混凝土PAC-5上面层组成,各层空隙率均达到20%~25%,为路面排水、降噪及耐久性不佳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专利CN 105884289 A公开了一种透水性混凝土,其由P.0 42.5等级的水泥、3~35mm碎石、苯乙烯-丁二烯类共聚物粘结剂、水按一定比例拌合而成,其透水率为1~40mm/s,混凝土抗压强度为15~35MPa。专利CN 105544341A公开了一种应对城市低洼处道路的快速排水路面结构,采用阶梯形柔性基层结构,路段低洼处的台阶面高,路段高凸处的台阶面低,并在柔性基层与碎石排水通道之间设置过滤层,解决目前城市道路低洼处路面排水不畅,容易积水的技术问题。专利CN 101693611 A公开了一种半柔性路面灌注水泥浆结构,采用低干缩性水泥浆灌入沥青混合料空隙之间,能很好地与沥青混合料结合,改善半柔性路面的路用性能,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以往对于透排水道路结构和材料主要集中于排水沥青路面和透水混凝土路面,传统的沥青基材料难以克服大空隙结构的高温和水稳定性,而水泥基大空隙材料在低温条件下更易开裂,因此亟需提出一种刚柔复合型透排水路面结构和材料,弥补材料性能自身缺陷问题,为排水路面结构材料强度不足提供解决方案。
鉴于上述现有的排水路面结构和材料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刚柔复合型透排水路面结构和材料,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透排水路面结构,是一种刚柔并济、结构承载能力高、透排水性能优良的复合型路面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刚柔复合型透排水路面结构,包括设置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顶面的乳化沥青防水粘结层,所述乳化沥青防水粘结层上依次设置有水泥-沥青基密水下面层、树脂基排水中面层及高粘改性沥青透水上面层;
其中,所述乳化沥青防水粘结层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如下组份:沥青500~600份,皂液500~600份;所述水泥-沥青基密水下面层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如下组份:水泥1000~1200份,水300~360份,硅灰内替水泥10~100份,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乳胶粉5~50份,聚羧酸减水剂1~3份,碎石占4000~6000份;
所述树脂基排水中面层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如下组份:其中环氧树脂胶结料4~6份,碎石100~130份,矿粉2-5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路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路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297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