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机油喷射撞壁飞溅的试验装置及测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32886.3 | 申请日: | 2016-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690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黄荣华;李进;周培;徐昆朋;代辉;陈琳;马寅杰;黄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5/04 | 分类号: | G01M15/04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梁鹏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飞溅 机油喷射 机油收集 电子秤 机油收集槽 机油 导流板 吸附 撞壁 试件安装台 试验装置 开口 测量 供油系统 开口设置 一端连接 预定间隙 待测板 固定连 夹角为 可调节 侧壁 测板 称量 底端 锐角 加压 承载 邻近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机油喷射撞壁飞溅的试验装置,其包括用于对机油进行加压并将所述机油喷射出来的可调节供油系统、形成有开口的飞溅机油收集罩、试件安装台、一端连接于所述开口的侧壁的导流板、吸附机油收集槽、分别用于承载所述吸附机油收集槽及所述飞溅机油收集罩的第一电子秤及第二电子秤。所述导流板与所述飞溅机油收集罩形成的夹角为锐角。所述试件安装台邻近所述开口设置,其用于固定连接待测板件;所述待测板件的底端与所述导流板间隔预定间隙。所述第一电子秤及所述第二电子秤分别用于称量所述吸附机油收集槽内收集的所述机油的质量及所述飞溅机油收集罩内收集的所述机油的质量。本发明还涉及适用于机油喷射撞壁飞溅的测量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内燃机相关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适用于机油喷射撞壁飞溅的试验装置及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内燃机运转过程中,在曲轴、连杆等运动件的快速搅动下,曲轴箱内部都会出现剧烈的机油甩溅现象,并由此而产生高速飞行的机油油束。这些机油油束在撞击曲轴箱内壁或其他固体表面后会飞溅出大量机油液滴弥散至整个曲轴箱空腔形成油雾。曲轴箱内的机油油雾浓度过高,会加速机油的发泡和氧化过程,削弱机油的润滑作用。此外,过高的油雾浓度还会加重油气分离器的负担,造成整机机油消耗量过大、发动机排放性能恶化等问题。因此,优化曲轴箱壁面的形貌及材料,提升其对油束撞壁飞溅现象的抑制效果,对于降低曲轴箱空腔内的机油油雾浓度极其重要。
为了降低曲轴箱内的油雾浓度,一般采用含有油气分离器的曲轴箱通风系统对混合气中的机油进行回收处理。但是这种方法属于机外处理,并不能从源头上减小曲轴箱内的油雾浓度,且会增加成本,导致结构复杂,灵活性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机油喷射撞壁飞溅的试验装置及测量方法,其基于内燃机曲轴箱内的机油油束飞溅撞击的特点,设计了能够模拟内燃机曲轴箱内部油束撞壁飞溅现象的试验装置,以评估不同待测板件的固体壁面对油雾的吸附性能,进而优选出抑制油束撞壁飞溅效果最佳的固体壁面,从源头上降低了曲轴箱内机油油雾的浓度,为内燃机曲轴箱的设计提供了数据支持,且成本较低,结构简单,灵活性较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机油喷射撞壁飞溅的试验装置,其包括可调节供油系统、飞溅机油收集罩、试件安装台、导流板、吸附机油收集槽、第一电子秤及第二电子秤,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调节供油系统用于对机油进行加压并将所述机油喷射出来,其包括收容于所述飞溅机油收集罩内的机油喷嘴;
所述飞溅机油收集罩靠近所述吸附机油收集槽的一侧形成有开口,所述导流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开口的侧壁,另一端位于所述吸附机油收集槽的槽口的上方;所述导流板与所述飞溅机油收集罩形成的夹角为锐角;
所述试件安装台邻近所述开口设置,其用于固定连接待测板件,所述待测板件与所述机油喷嘴相对设置,以使自所述机油喷嘴喷出的油束穿过所述开口后撞击所述待测板件;所述待测板件的底端与所述导流板间隔预定间隙,以使吸附在所述待测板件上的所述机油在重力的作用下经所述导流板流入所述吸附机油收集槽;
所述飞溅机油收集罩及所述吸附机油收集槽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电子秤及所述第一电子秤上,所述第一电子秤及所述第二电子秤分别用于称量所述吸附机油收集槽内收集的所述机油的质量及所述飞溅机油收集罩内收集的所述机油的质量,进而根据称量结果获得所述待测板件对机油油雾的吸附率。
进一步的,所述试件安装台还用于调节所述待测板件相对于自身的安装角度,以改变所述油束相对于所述待测板件的入射角度。
进一步的,所述试验装置还包括硅胶加热片,所述硅胶加热片贴附在所述待测板件远离所述开口的表面上,其用于对所述待测板件进行加热,以模拟曲轴箱的内壁面的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328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蜗杆测距装置
- 下一篇: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的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