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生物絮团技术优化凡纳滨对虾苗种培育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33021.9 | 申请日: | 2016-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91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杨章武;杨元乙;张哲;李正良;卓吓晃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厦门市海沧厦兴龙水产种苗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59 | 分类号: | A01K61/59;C02F3/34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5200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101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生物 技术 优化 凡纳滨 对虾 苗种 培育 方法 | ||
1.一种利用生物絮团技术优化凡纳滨对虾苗种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孵化出的凡纳滨对虾无节幼体投入放有养殖水的培养单元中培育;
2)待幼体发育至Z2~M1期时,向水体添加碳源和益生菌,以便形成生物絮团;
3)生物絮团形成后,减少投饵量和换水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利用生物絮团技术优化凡纳滨对虾苗种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培育的方法为:育苗水温31~32℃,无节幼体投放密度为2×105~3×105尾/m3,饵料前期以虾片、BP粉、藻粉、黑粒粉为主,后期以虾片和卤虫无节幼体为主,投饵量前期为每次1~3g/m3,后期为2~5g/m3,日投饵8次,投饵量根据水色和虾苗密度等情况灵活掌握,育苗池初始进水量为总水体的2/3,蚤状幼体后期开始每日加水,在糠虾幼体后期加满水,然后每日换水,日换水量10%~2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利用生物絮团技术优化凡纳滨对虾苗种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碳源采用葡萄糖和蔗糖,碳源的添加量按质量百分比为投饵量的50%~65%,其中前期以葡萄糖为主,后期以蔗糖为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利用生物絮团技术优化凡纳滨对虾苗种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益生菌采用地衣芽孢杆菌,益生菌的用量为1.5×105~2.5×105cfu/ml。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利用生物絮团技术优化凡纳滨对虾苗种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所述减少投饵量按质量百分比减少10%~2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利用生物絮团技术优化凡纳滨对虾苗种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所述换水量按体积百分比减少20%~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厦门市海沧厦兴龙水产种苗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厦门市海沧厦兴龙水产种苗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3302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