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吊索张拉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33161.6 | 申请日: | 2016-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7750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杨继承;魏家乐;马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继承;魏家乐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50222 重庆棱镜智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周维锋<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40132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吊索 计算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吊索张拉计算方法,根据现有吊索张拉模拟方法的局限性,将桁架单元索力张拉和无应力索长张拉相结合而得出的“临时吊杆”法。在结构离散时,吊索按桁架单元和索单元两种方法同时模拟,但不同时激活。当吊索张拉到某一索力时,通过激活桁架单元并施加初张力;当吊索需要张拉到位时,钝化该桁架单元,激活对应索单元即可。本方法中的桁架单元仅起“临时吊杆”作用,最终吊索张拉到位锚固时均按无应力索长予以实现。通过临时桁架单元和索单元结合,既充分利用了桁架单元索力张拉操作的方便性,同时张拉完成时通过索长张拉仅需将下料长度的吊索予以安装,不需求解张拉到位的具体索力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吊索张拉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自锚式悬索桥施工多采用“先梁后缆”的施工顺序,然后通过吊索的安装实现体系转换,其中吊索张拉法是体系转换中最为常见的施工方法。
受经济,环境等诸多因素制约,自锚式悬索桥吊索不可能全部同时进行张拉,需要逐渐有序的分多个步骤完成。而张拉过程中主缆非线性关系突出,吊索索力相互影响,且全部吊索无法一次张拉到位,需要进行多次张拉才能实现整个体系转换过程,吊索张拉过程十分复杂。为使吊索张拉过程可控,施工前需对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目前,吊索张拉模拟方法有桁架单元“索力”张拉和无应力“索长”张拉两种计算方法。
方法一:桁架单元“索力”张拉法
按照有限元计算方法,首先将结构进行离散,吊索按桁架单元进行模拟。桁架单元“索力”张拉法即吊索的每步张拉通过桁架单元施加初张力予以实现。如图1所示,吊索①张拉到位时,此时索力为A1,模拟计算时激活该单元并赋予初张力A1或初应变εa1,同理,步骤二和步骤三吊索②、③张拉到位时,分别激活对应桁架单元并赋予初始值B1(εb1)和C1(εc1)即可,其它未张拉吊索索力将自动予以计算得出。本方法可较好的模拟吊索一次张拉到位整个过程。(A1(εa1),B1(εb1),C1(εc1)为已知,可通过到拆模型计算得出)
若吊索需要两次及两次以上才能张拉到位时,采用方法一张拉到某一固定索力仍容易实现,但当张拉到位时很难知道所张吊索的具体索力值。如图2所示,步骤一张拉吊索①到固定索力A1时,可通过上述方法赋予该吊索初值A1(εa1),步骤二张拉吊索②到固定索力B1时也可较容易实现,但当步骤三需要将吊索①张拉到位时,则很难知道吊索①应张拉的索力值(因该状态吊索①、②索力均未知,到拆分析也无法求出任意一个索力值),因此,桁架单元“索力”张拉法仅限于一次张拉到位,对需多次张拉时不适用。
方法二:无应力“索长”张拉法
按照有限元计算方法,该方法在结构离散时,吊索按索单元进行处理。无应力“索长”张拉法即利用索力与无应力索长的一一对应关系,将索力等代为无应力索长进行施加。如图3,步骤一吊索①张拉到位,模拟时激活对应无应力索长为a0的单元即可,同理,步骤二、三激活吊索②、吊索③无应力索长为b0和c0的单元,其它未张拉的吊索不进行操作。利用本方法可较容易的模拟1次张拉整个过程。(a0、b0、c0为吊索的下料长度,可直接由成桥状态计算得出)
如图4,若吊索需要两次及两次以上才能张拉到位时,按照无应力索长张拉法,当吊索张拉到索力A1时,激活吊索①的同时,赋予该吊索索力A1对应的初始无应力索长a1,步骤二采用相同方法赋予吊索②初始无应力索长b1,当步骤三吊索①张拉到位时,仅需将吊索①的初始无应力索长更改为其下料长度a0即可。该方法对两次及两次以上的张拉仍然有效。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主缆非线性较为突出,若要找到步骤一索力A1和步骤二索力B1中对应的无应力索长a1和b1并非容易,需要进行反复迭代计算方能找到一个较为接近的无应力索长值,操作难度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吊索张拉计算方法,该方法整个计算原理清晰,操作简单,计算结果准确,不需反算无应力索长,减少了工作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继承;魏家乐,未经杨继承;魏家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331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