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纳米氧化镁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33783.9 | 申请日: | 2016-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833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迟述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F5/02 | 分类号: | C01F5/02;B82Y30/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鞍山贝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223 | 代理人: | 乔丽艳 |
地址: | 11400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氧化镁 制备 红外隐身材料 反应溶液 搅拌条件 氢氧化钠 前驱体 硝酸镁 乙二醇 水中 煅烧 沉淀 应用 | ||
一种制备纳米氧化镁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1)将硝酸镁、氢氧化钠和乙二醇溶于水中,制成反应溶液;(2)在60~80℃和搅拌条件下反应80~120min,过滤分离出沉淀作为前驱体;(3)在600~700℃条件下煅烧2~4h,获得纳米氧化镁。本发明的方法具有原料易得,工艺简单,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等优点,在红外隐身材料技术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制备纳米氧化镁的方法。
背景技术
纳米氧化镁是一种新型高功能精细无机材料,除了具有普通氧化镁的性质和用途外,由于粒子进入纳米尺度,使纳米氧化镁因纳米粒子所共有的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体积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外,而且还具有一系列普通氧化镁所不具备的性质,从而开辟了一系列新的应用领域。纳米氧化镁具有不同于本体材料的热、光、电、力学、化学等特殊性能,在工业上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经济潜力。红外吸收是隐身技术的一种,红外隐身材料是当前隐身技术研究的一个热点,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目前纳米氧化镁的制备有多种方法,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可溶性镁盐与沉淀剂混合,再通过表面活性剂控制晶粒形状,在搅拌、超声波或加热条件下制成沉淀,然后经过煅烧获得纳米氧化镁。现有的方法中纳米的形貌控制主要由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搅拌条件及煅烧温度和时间决定,选用的表面活性剂如硬脂酸盐的等成本较高,更重要的是在控制纳米氧化镁的形状方面没有取得突破的效果;不同形状的纳米氧化镁具有不同的红外吸收特征,适用于各种不同的红外吸收范围,如何选择更适宜的表面活性剂等辅助材料,以及根据不同的材料确定其他工艺条件,制备出形状可控的、适合特殊要求的纳米氧化镁材料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纳米氧化镁制备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纳米氧化镁的方法,通过选择适宜的晶型控制剂,确定优化的工艺路线,采用低成本且工艺简单的方法制备棒状纳米氧化镁。
本发明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将硝酸镁、氢氧化钠和乙二醇溶于水中,制成反应溶液,反应原料的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氢氧化钠22~24%,乙二醇1~3%,其余为硝酸镁,水的用量以将全部物料溶解为准;
2、将反应溶液在60~80℃和搅拌条件下反应80~120min,搅拌速度为500~700rpm,过滤分离出沉淀作为前驱体;
3、将前驱体在600~700℃条件下煅烧2~4h,获得纳米氧化镁。
上述的纳米氧化镁为棒状,长径比为1.2~1.4,直径为30~50nm。
本发明的方法通过选取乙二醇作为晶型控制剂,同时通过控制沉淀条件获得松散的前驱体,再通过控制煅烧条件制成棒状纳米氧化镁;获得的棒状纳米氧化镁粒径和长径比可控。本发明的方法具有原料易得,工艺简单,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等优点,在红外隐身材料技术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硝酸镁、氢氧化钠和乙二醇溶于水中,制成反应溶液,反应原料的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氢氧化钠22%,乙二醇3%,其余为硝酸镁,水的用量以将全部物料溶解为准;
将反应溶液在70℃和搅拌条件下反应80min,搅拌速度为700rpm,过滤分离出沉淀作为前驱体;
将前驱体在600℃条件下煅烧4h,获得纳米氧化镁,外形为棒状,长径比为1.2~1.4,直径为30~50nm。
实施例2
将硝酸镁、氢氧化钠和乙二醇溶于水中,制成反应溶液,反应原料的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氢氧化钠23%,乙二醇2%,其余为硝酸镁,水的用量以将全部物料溶解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未经鞍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337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