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虾养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35900.5 | 申请日: | 2016-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141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满;张绍臣;赵长江;符锦光;王树元;刘月芬;许丽;张杨;鞠飞;丛园园;刘琪军;杨东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盘锦船老大水产品作坊 |
主分类号: | A01K61/59 | 分类号: | A01K61/59;A01K61/00;A01K61/54;A01K61/10;A01K61/20;A01G33/00;A23K50/80;A23K10/30;A23K10/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2421***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对虾 养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品养殖领域,尤其是一种对虾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对虾蛋白质和无机盐含量丰富、脂肪含量低,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市场需求逐年增多。中国对虾“黄海3号”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培育出的中国对虾抗逆新品种。2016年平均体长15cm/尾、体重35g/尾以上的中国对虾,出塘价格均保持在90元/kg以上。但对虾白斑病、早期肝胰腺坏死综合症等病严重困扰我国对虾养殖业的生存和发展,抗生素等物质的滥用导致对虾养殖的产量不够高和稳定,中国对虾养殖一直未能探索出产量稳定、效益明显的养殖技术、方法和模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防治病害、产量高效并且稳定的对虾养殖方法。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一种对虾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入冬之前将池塘内水排干,清除池塘内的淤泥和杂物,暴晒一冬,第二年3月中旬,进水5-10cm,按150kg/亩,全池泼撒生石灰,7-10天后注水50-80cm;
4月上中旬,按15万粒/亩和3.5万粒/亩分别投放菲律宾蛤仔和缢蛏苗,5月上旬,按3000尾/亩投放对虾苗,5月中下旬,按50片/亩投放第一茬海蜇苗,6月中下旬,按30片/亩投放第二茬海蜇苗;
在第一茬海蜇苗放养后的第三天到6月底,每隔7-10天投喂一次饵料,从7月初开始到8月中旬,每天按养殖总量的4-5%投杂鱼和糠虾,8月下旬至9月下旬,按对虾总量的5-6%投喂颗粒饵料;
第一茬海蜇苗投放完的5-7天之后,按0.8-0.9升/亩,投放益生菌,之后每隔半月投放一次,第二茬海蜇苗投放完之后,按15-20m3/100亩的标准投撒发酵好的鸡粪或人粪,在第一茬海蜇全部起捕完之后,投放一到二次底质改良剂;
在对虾养殖过程中,在7月下旬之前,池塘每次进水量在20cm左右,直到将池水加注到2米左右,8月上旬,按池水的1/4标准换水一次,在第一茬海蜇起捕之后到9月下旬,按池水量的1/5标准,每隔10天-15天换水一次,在整个池塘注入和换水过程中带入一些虾虎鱼苗。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选择50-150亩/口,纳水深度2米以上,池塘坝坡度1∶2.5-3的池塘。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选择平均体长1-1.2cm,活力强,镜检身体表面光滑无挂脏,经检测无特定病源的对虾。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选择平均壳长0.7-0.8cm,壳体表面光滑,24小时测试成活率在85%以上的菲律宾蛤仔苗。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选择平均壳长1.5cm以上,壳体表面光滑,24小时测试成活率在80%以上的缢蛏苗。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选择平均伞径4cm以上的海蜇苗。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饵料由豆浆与糠虾浆按照1∶2比例混合而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豆浆由黄豆浸泡24小时之后,加入10倍水打浆制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糠虾浆由糠虾冻盘融化后直接打浆制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对虾最好是黄海3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盘锦船老大水产品作坊,未经盘锦船老大水产品作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359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龙头显示屏安装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汽轮机再热阀门组的轴封结构